思考片刻,陈佳名主动向白晏伸出手:“白总,那就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吧!”
白晏笑了笑,也站起了身,和他握手,“好。”
等两人商讨完毕,白晏看了眼表,“陈会长,如果方便的话,晚上一起吃个便饭吧!正好景诗也想感谢你上次的帮助。”
“白总不用客气,叫我佳名就好。”陈佳名笑道:“应该是我感谢景诗才对,要不是她恐怕白总也不会对我们基金会这么信任。”
白晏不知想起什么,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赞同道:“她的眼光向来很好。”
见白晏语气里带着炫耀,陈佳名有些哭笑不得。他来星影娱乐之前也曾听说过白晏,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就是随性,做事大多看心情。
陈佳名想以白晏的家世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实属正常,毕竟人家有这个资本。不过见了面陈佳名倒是对白晏改观了不少,与其说白晏是随性,不如说他是看得通透。
白晏选择了公司附近的一家菜馆,环境很清幽,适合朋友之间聊天。然后他给景诗打了电话,让她过来。
接到电话时,景诗正拿着前段时间捡漏得来的瓷笔冼去了古文化街。上次买下笔冼后,她回去又查阅了先关的资料,基本确定是康熙年间的真品。不过不是宫廷御制,而是普通的民窑出品。不过这笔冼做得精巧别致,品相完美,很有收藏价值。
景诗估测了一下,市场价大概能在3万到5万之间。虽然价格不算太高,但是相比于500块的入手价来说,也算捡了一个小漏了。
景诗之所以准备要出手而不是自己收藏,是因为她有些看不上笔冼民窑的出身。反正有八卦图这个金手指在,景诗想要收藏更高端的文物也不会困难,自然眼光就高了些。
景诗找的这个买家,是古玩街里专门卖文房四宝的一家老店,也是她经常帮外公买宣纸笔墨的地方。她记得这家店的老板本身就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对文房四宝十分偏爱。果不其然,景诗一打电话过去,对方就表示要亲眼看看。
景诗带了笔冼到了店里,老板吕玉海吕老板正翘首等着。
“小景,你来了!”
一见景诗,吕老板顿时迎了上来,紧接着一双眼睛就黏在了她手中的盒子上。
景诗见状笑了,“吕叔不用急,我都带来了,肯定给您时间好好看!”
吕老板搓了搓手,笑了:“小景你也别笑话我,你也知道我老吕不爱抽烟不爱喝酒,就爱这些老物件。每天只要看得见摸得见就心里爽快!”
景诗无奈地摇了摇头,把手中的盒子晃了晃,“那咱们就赶紧找个地方看看吧!”
“好嘞!跟我来。”吕老板把景诗让进了店铺后面的内室。
许是搞收藏的人都有那么一点儿嗜茶的爱好,吕老板也是同样。虽是心急看笔冼,但他还是先给景诗泡了杯茶。
不过吕老板泡茶不像刘经理那么程序复杂,而且茶具十分有趣。他没有用通常的茶壶,而是拿出了一个棕褐色的大茶碗。
景诗一看就笑了,“现在喜欢用‘碗泡法’的人可不多了!”
所谓的碗泡法,其实就是大茶碗来泡茶。景诗看过相关的资料,这种泡茶的方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朝的时候发展到了顶峰。她之前也有在博物馆看到宋人制作的、专门用来泡茶的茶碗,工艺十分精美。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享受。
吕老板听到景诗叫出了“碗泡法”的名称,心里有些意外,感叹道:“难得你这个年纪的孩子也听说过这种泡茶方法,”他手在碗沿轻轻地敲了敲,道:“别看这‘碗泡法’工具简单,只有一碗一勺一筷,但若想泡好却也不简单。”
景诗点头附和,“是啊!这茶碗口大,热水注入后凉得快。想要掌握好时间都得靠经验才行。”甚至可以说,碗泡茶虽然比不上盖碗泡茶程序复杂,却也比紫砂壶泡茶难度要大许多。
“说的一点没差!”吕老板神情十分满意。
这喝茶和喝酒一样,得找个合得来的朋友一起才有意思。就拿这碗泡茶来说吧,不懂的人会觉得你太糙,拿个大茶碗糊弄人。而懂的人,才知道这碗里汇聚的历史和文化。
“来,今天就让你尝尝我泡茶的手艺!”吕老板说着用一旁的湿巾净了净手,然后拿起了茶勺。他一边动作一边讲解道:“碗泡茶出汤慢,水温也凉得快,所以在选茶方面就很有讲究。不耐久浸的茶叶就不太适合,比较常用的是这种乌龙茶。”
所谓乌龙茶,其实是一种半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它的产地主要在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其实所谓的乌龙茶和绿茶是来自同一茶树,只不过乌龙茶经过了发酵,因为颜色加深、涩味减少。大家最熟悉的铁观音便是乌龙茶中的极品,用它泡出来的茶汤色泽砂绿,香味馥郁,入口甘醇。最重要的是,铁观音耐浸泡,有“七泡有余香”之称。
而吕老板给景诗泡的茶便是用的安徽铁观音,只见他将适当的茶叶放入茶碗,然后等到水刚刚煮沸气泡后,立即从炉上拿下,将开会缓缓注入碗中。
“煮乌龙茶一定要用刚煮沸的水,未沸的的水太‘嫩’,滚了多次的太‘老’,这样刚刚好。”吕老板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