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诗其实有点不太适应白晏给自己安排司机的做法,但白晏说“这样方便”,她想了想也就没再拒绝。
嗯,也体会体会有钱人的待遇!
……
文芮雅并没有着急教景诗针法,而是从刺绣的历史和审美开始讲起。
“刺绣,也叫‘鍼绣’,民间也叫做‘绣花’,它最开始是一种实用的工艺技术。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喜欢在身上画图腾,但是后来有了衣服,图腾被衣服覆盖,于是便把花纹转移到了衣物上。”文芮雅拿出一沓照片递给景诗。
“你看,74年曾经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周代陶片上发现了刺绣的印痕,这说明刺绣在这个历史时期前就已经出现了。”
景诗看着照片上的陶片,怎么也没从上面的痕迹上看出是针绣留下的。
“刺绣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战国秦汉时期,当时的戳纱绣、铺绒绣、打籽绣等等,表现生动,活泼有力。而到了南北朝,刺绣开始用于宗教用品。唐宋时期的绣佛阵法非常有名,并且将刺绣针法发扬光大,锁绣渐渐退出了历史。”
“刺绣?”景诗一愣,问道:“唐宋之前的难道不是刺绣?”
文芮雅笑道:“此‘刺绣’非彼‘刺绣’,指的是针法。之所以从锁绣针法过度到刺绣针法,是因为铁针的出现。具体的区别,等到你自己上手去学的时候就知道了。”
景诗点了点头,“文阿姨,那‘苏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明清时期。明清是我国手工艺极其发达的时代,无论是针法、所用色线种类都不是之前的历史时期可以比拟的,而且除了在丝绸布料上绣花,还有人开始尝试使用别的材料。例如发绣、纸绣等等。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原来如此。”
将刺绣的历史和景诗大致地讲了一遍,文芮雅拉着景诗在茶几旁坐下,“说累了,咱们歇一会儿。我给你拿点儿点心过来。”
点心一那上桌,景诗顿时赞道:“可真漂亮,我最喜欢这种老式的苏式点心了。”
“之前有吃过?”文芮雅将茶放到景诗面前的桌上,笑着问道。
景诗看着她步态不疾不徐,体态轻盈,笑容清雅,不由得捧着脸犯花痴。
文阿姨实在是太有魅力了!真不知道脾气又急又躁的陶医生怎么把文阿姨追到手的。
“快吃吧!吃完了,我再给你讲讲如何去评判一个刺绣制品的等级和境界。”
“好!”
带了一脑袋的刺绣知识回了家,景诗觉得自己晚上睡觉说不准都能梦到容嬷嬷。
白晏加班没回家,景诗随便做了点吃的果腹,然后就抱着阿绵去了白晏给她准备的工作室。这里有白晏给她准备的一整套玉雕工具。
准备换个脑子的景诗拿出一块玉石籽料,准备给白晏雕一个袖扣。她发现白晏的衣着单调得很,除了西装就是西装。给他做几个袖扣,好歹做个装饰。
既然是男人的装饰,自然不能太花俏。景诗选择了一个直径不到2cm的长条墨玉,在纸上画了图样后才开始动手雕刻。
很久没雕刻了,景诗刚开始觉得手有些生,慢慢地才进入状态。不知雕了多久,她连白晏下班回了家都不知道。
白晏一进门就喊了景诗的名字,见没人应,他挨个屋找了一遍,终于在工作室找到了景诗……和睡在她脚边的阿绵。
第一个发现白晏的是阿绵,它扑棱地坐起身,走到白晏脚边“喵”了一声。
白晏一见阿绵身上干净的毛发,就知道景诗已经给它洗过澡了。他弯腰把这小家伙抱起来,然后看向正专心致志的某人。
白晏是第一次看景诗雕刻,只见她右手拿着电磨的手柄在一小块玉料上打磨。
景诗的手稳而灵活,每一次下手都毫不犹豫,可以看出她的胸有成竹。
将大致的几何形状勾勒出来,景诗暂时停下电磨,正要准备继续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这是要做什么?”
景诗吓了一跳,转身看去,惊喜道:“白晏,你回来了!”
“是啊!”白晏把电磨从景诗手上拿下来放到一边,把人肩膀扳向自己,“都快12点了,我不回来还能去哪儿?”
“这么晚了?”景诗揉了揉眼睛,怪不得觉得眼睛这么酸涩。
“别揉,”白晏拉下景诗的手,“对眼睛不好。”
“嗯。”
“去睡觉。”
“好。”
“今天怎么这么乖?”白晏挑眉。
“乖还不好?”景诗两手一伸,“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