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吃了红薯,汉子们现在挖红薯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红薯挖烂了。而挖出的红薯则全部挑到汉子们住的庄子,进门的地方有三个很显眼的大字:好汉庄
第三天辰时末,刘大人带着县衙一行人就出现在了红薯地里,还有陪同的爹爹,和闻风而来的族老、村长和村民们。
来到地里,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红疙瘩左瞧右看。几个文书丈量了一亩地后就开始下令汉子们挖,不停的有人在称量,人群随着称量的数量不停的惊喜惊叫,不多时,一亩地挖完了,重量也称出来了,近两千一百斤。
刘大人来到莫悠悠面前,激动的说道,“贤侄,这这就是你种出来的红薯,一定要留下来做种薯,请将它们卖给叔叔,叔叔替本县的百姓感谢你。“
“叔叔,我让韩冬来通知你,就是想把这些做成种薯的,您再跟我来,莫悠悠带着刘大人一行人去看自己新栽种的红薯。走了一炷香的功夫,沿途很多大人看着莫悠悠家的棉花地惊奇不已,不时的询问。
莫悠悠只得停下来,先带大家参观棉花地。此时的棉花地里一片白花花的棉花,里面的汉子们正挥汗如雨的忙碌着。“各位大人,棉花喜阳喜湿,要精耕细作,想必大家是知道的,但是在棉花成树前,也就是种下苗四个月左右,要陆续打顶,去掉肥大和弱小的枝丫,整颗棉花树保持六到八个枝丫就可以了,这样开花多,接桃多。”莫悠悠详尽的说道。
“怎么可能,这样还可以接桃多?”人群里有人大声嚷到。
“可不可能,你旁边的棉花地里不就是了,你自己去数一数不就知道可不可行了。”
很多的文书和村民们真的进入地里去数了,一个个啧啧称奇,没想到去掉好的,还可以多接桃,多棉花。
文书惊喜的把枝丫树和棉桃树木汇报给了刘大人,当然也估计了产量,是以往的一倍以上,刘大人惊奇的望着莫悠悠:“贤侄是如何想起这样种棉花的。”
“叔叔,悠儿从小就喜欢种花,很多的花都需要修剪掉多余的枝丫和花苞来保证整棵花的观赏效果,棉花棉花它也是花啊,当然得如此。”莫悠悠悠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大家往前面的山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