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蜀汉 > 第901章 政治考量,太子度幽!

第901章 政治考量,太子度幽!(1 / 2)

洛阳皇宫,宛如一座从神话中矗立而起的宏伟巨擘,绽放出如梦似幻的金碧辉煌之姿,俨然成为一座令人心醉神迷的梦幻之城。

巍峨耸立的太极殿,气势磅礴,仿若一条蓄势待发、昂首啸天的巨龙,其雄浑气魄震慑四方。

殿顶的琉璃瓦,恰似被精心雕琢的璀璨宝石,在明晃晃的阳光尽情照耀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金色光芒,这些光芒相互交织、跳跃,仿佛是无数颗灵动的星辰俏皮地镶嵌其中,熠熠夺目。。

大汉天子刘禅,稳稳地端坐在太极殿那雕龙画凤、精美绝伦的龙椅之上。

他身着一袭鲜艳明丽的明黄色龙袍,那龙袍之上绣着的金色巨龙,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在摇曳的烛光温柔映照下,仿佛瞬间被赋予了生命,随时都能冲破丝线的束缚,腾空而起,遨游于浩瀚天际,尽显皇家的尊崇与霸气。

刘禅面容沉稳而坚毅,宛如一座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巍峨高山,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威严,深邃的眼眸仿若夜空中最为清冷、锐利的寒星,仿佛能够轻而易举地洞察天下间的万事万物,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难以逃过他的目光。

此时的他,内心正被诸多繁杂的国事萦绕,而其中,太子的培养与历练一事,更是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间。

他深深地明白,太子作为一国之储君,身负着传承大汉江山社稷的神圣使命,这一身份的重要性,犹如大厦之基石,关乎着整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未来走向。

回顾先前的灭魏之战,太子刘嗣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表现虽说不上十分出彩,但也算是中规中矩,能够勉强应对各种局面。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天下已然实现一统,往昔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逐渐远去,摆在眼前的,是更为复杂、艰巨的治国理政任务,这对于太子的治国理政能力而言,无疑是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等待着太子去迎接挑战、证明自己。

刘禅微微抬起手,那只手仿佛承载着天下的重量,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若从古老的钟鼎中传出的洪音:“来人,速去将太子召见过来。”

他的话语在空旷而寂静的太极殿内悠悠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遵旨!”

一位身形微微佝偻的老太监,身着一身笔挺的黑色太监服,尽管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动作却依旧敏捷得如同一只久经训练的猎犬。

他毫不犹豫地领命而去,脚步匆匆,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沿着那条悠长而略显寂寥的宫道快步前行,宫道两旁的宫墙高耸,犹如沉默的卫士静静伫立。

秋日的微风吹过,拂动着他的衣角,也带来了宫道两旁树木那沙沙作响的低语,仿佛这些树木在低声诉说着宫廷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片飘落的树叶,似乎都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东宫,与太极殿之间的距离并不算遥远。

在老太监一路疾行之后,不多时,太子刘嗣便在他的引领下,朝着太极殿稳步走来。

刘嗣身着太子袍服,那袍服以深沉的黑色作为主色调,宛如浩瀚无垠的夜空,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上面绣着的金色蛟龙图案,线条流畅,工艺精湛,蛟龙的每一处鳞片都仿佛在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彰显着他作为太子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

刘嗣的脸庞还带着些许尚未褪去的稚气,毕竟他年纪尚轻,可眉眼之间,已然隐隐透露出上位者独有的威严气息,这种威严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长期的宫廷熏陶以及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知中逐渐养成的。

他那挺直的脊梁,犹如苍松般坚韧不拔,坚定的步伐,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作为储君的自信与担当,让人不禁对这位年轻的太子刮目相看。

走进太极殿,刘嗣迈着沉稳而矫健的步伐,不疾不徐地来到刘禅面前。

他恭恭敬敬地俯下身,行礼拜见,声音清脆响亮,仿若清晨山林中清脆的鸟鸣,在殿内悠悠回荡:“儿臣拜见父皇。”

那声音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仿佛是一股清新的春风,为略显压抑的太极殿带来了一丝别样的生机。

刘禅微微颔首,他的目光犹如一把精准的标尺,仔细地打量着太子,那目光中既有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关怀,又有着身为一国之君对储君的严格审视。

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吾儿平身。近来读书与武艺可有懈怠?”

刘禅的声音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有着作为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希望太子能够时刻保持进取之心,不断提升自己。

刘嗣身姿挺拔地站起身来,宛如一棵茁壮成长的白杨,他恭敬地回答道:

“回禀父皇,儿臣每日勤读史书经典,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是先人的智慧在指尖流淌,儿臣沉浸其中,努力研习治国之道,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至于武艺,儿臣深知其重要性,每日坚持操练,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骑射之术,儿臣都不敢有半分马虎,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刘嗣在回答时,眼神坚定,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北极星,语气中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源自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与积累。

刘禅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春日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心头的些许阴霾。

他微微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吾儿,如今朕有一事相问。你对幽州度田之事,有何看法?”

刘禅的眼神中透着期待,他深知幽州度田一事困难重重,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大汉的发展道路上,而他也想借此机会,深入考察太子的见解与能力,看看这位未来的君主是否具备应对复杂局势的智慧与魄力。

刘嗣微微皱眉,那眉头微微蹙起的弧度,仿佛是他思考的独特标志。

他陷入了短暂的思索,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关于幽州度田的种种信息。

片刻后,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宛如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果敢,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幽州度田一事,关乎我大汉根基,犹如大厦之基石,稳固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座建筑的安危,必定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的。

如今当地豪强激烈反抗,儿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他们定是受到了他人的暗中唆使与大量资助,背后或许隐藏着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企图扰乱我大汉的发展布局。

对付他们,儿臣以为只需采用分而化之的策略,就像将一团乱麻逐一解开,瓦解他们看似坚固的联盟。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坚决不顺服的顽固分子,当以雷霆手段坚决镇压,让他们知晓我大汉律法的威严不可侵犯。如此一来,幽州度田之事,必定能打开局面,顺利推行下去。”

刘嗣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言辞干练且切中要害,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让人听后不禁为之赞叹,仿佛看到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在剖析局势、制定策略。

刘禅听着太子的回答,眼中的赞赏之意愈发浓郁,仿佛一湾深邃的湖水,渐渐被喜悦填满。

他微微闭上眼睛,轻轻点头,心中对太子的表现十分满意,暗自感叹太子的成长与进步。

“吾儿所言,甚合朕意。此番幽州度田,朕便交由你去主持。你可挑选几个得力臣子,随你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