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陛下怎得亲自来了,区区渡河小事,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随时都能把对岸的司马懿碾为齑粉!”
五月初的一天,河东郡治安邑县城外,关羽亲自带着少数部将和文官幕僚,往湅水上游行了三十余里,迎接即将在今日抵达的皇帝刘备。
此战开启之前,关羽在河东也听说了南线的近况,说是四月份开始,朝廷就派了黄忠,以小股部队袭扰、逼迫函谷关的曹军主动不敌后撤,然后朝廷大军就顺利把函谷关和弘农郡都拿在了手上。
当时关羽就以为,既然崤函道都打通得差不多了,大哥应该会在雒阳坐镇,等自己渡河破了临晋,占了左冯翊、从背后打开潼关。
到时候就算大哥想亲自参加长安攻坚战,也能走陆路经崤函道抵达长安城下,没必要再兜个大圈子翻山渡河跑一趟。
没想到,刘备最后还是亲自来了河东,要以御驾亲征的姿态,打响这关中战役的第一枪。
关羽初闻这个消息时,内心也稍稍有些恍惚,还以为大哥这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了。所以君臣见面之时,他言辞也稍稍有些闪烁,话到嘴边,还是严格按照朝廷礼法,口称陛下。
刘备对关羽自然是太了解不过了,从对方的称呼犹豫之中,就听出了他内心的迷茫,刘备也不跟他见外,拉着关羽的手说:
“二弟还担心功劳不够大么?咱只要再兴汉室,至于战功,又何必分彼此呢。平时为兄也不注意这些,但这毕竟是最后的灭国之战了。
为兄亲自督军,也是为将来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全你我兄弟义气。再说了,益德、子龙也都要出战,他们之前也都是独当一面的,还是为兄亲自统领他们比较好,也照顾了他们的颜面。”
刘备也不怕把话说开,他今天来,就是为了让最后的灭国之战、功自上出。首功是皇帝的,
其实这个道理,刘备手下除了关羽以外的将领,其他人都是能自行想到的,包括张飞也是。因为原本历史上,刘备就只放关羽独当一面过,当刘备只有两个州时,他都敢把一个州丢给关羽自行治理,可见信任。这种待遇,其他人都没有过。
这一世,刘备在当年领土被分为关东、关西两片区域时,也是把关东这边交给诸葛瑾、关羽这一文一武。而刘备自己带着诸葛亮,在西边打拼。
所以刘备阵营中,只有诸葛瑾和关羽,是习惯了一个人独掌数州事务的。但诸葛瑾是文官,不用直接操持一线军务,如今也升入朝中为三公了,情况自然跟关羽又有不同。
关羽一向不大注意这些事情,此刻被提醒,才彻底释然。
这样也好,大哥这是在保护自己。
而且,关羽之前也确实很少直接指挥张飞、赵云这个级别的武将作战,更多是分一个州的军务让他们自己去操心。
但现在敌人只剩一隅之地了,刘备一方集结了那么多精兵猛将,关羽统兵的话,肯定要微操。让张飞、赵云接受另一个武将的微操,面子上也有点过不去,原本是兄弟,非要分得很上下级,那还不如让皇帝亲自来微操,大家都和气。
“大哥真是擅长用人,又擅长体谅下情,倒是我一开始疏忽了。”关羽心中暗忖,心结也是彻底解开。
君臣彻底坦诚相见,回到安邑城中,张飞、赵云也都来了。诸葛兄弟则是跟着刘备从雒阳过来的,诸葛亮原本想让大哥主持外面的军务参谋,他留在朝中处理内政,但刘备非要拉他来共襄盛举,说如此大事,孔明若是缺席,岂非憾事?这一辈子,将来还能有更大的武功么?
所以哪怕不需要那么多人出主意,刘备还是一碗水端平,哪怕是为了心腹蹭蹭履历,或者将来史书上多写一笔好的,他也要把人拉来。雒阳的政务,就交给鲁肃、顾雍等人暂时处理好了。
朝廷高层文武齐聚一堂,在安邑城内饮宴放松了数日,叙叙别来之情,顺便也将各自获得的军情近况互通有无,做战前最后的动员和磨合。
刘备和诸葛兄弟听取完前线敌情后,具体的作战方案,基本上也呼之欲出了。
刘备斟酌之后,就把率先渡河的任务,交给了刚刚从后方调来的周瑜和陆议。
周瑜自从前年打完雒阳之战后,因为刘备军再也不需要打水战,就回渤海郡当他的文官了。当时周瑜在“救驾不及时”的问题上,也是有罪责的,跟赵云一起受到了处罚。
刘备让他回去当文官,一来是为了服众,二来也是为了保护他。不过如今他也反省了两年了,加上去年冬天孙权、凌统都战死了,程普被俘,周瑜也就不存在放水嫌疑了,恰好又有水战的机会,那就再拉来将功补过一次。
至于陆议,这些年和步骘一直在岭南做官,最多回扬州腹地任职,很少参与北方战事。但这次是灭国之战,刘备也想一碗水端平,不让周瑜独占先登之功,这样也更能服众。所以陆议也被提前调了过来,还带了几千他嫡系的水兵。
刘备亲自下令道:“公瑾、伯言听令!五日之后,五月初八一早,你们各领一军,分别从蒲坂津和汾阴发起渡河。
公瑾走蒲坂,在司马懿本人驻守的临晋附近登陆,确保立足稳固后,接应后军上岸。如果遇到敌军在河面上拦截,就水战痛击之!
伯言走汾阴,在对岸的郃阳县附近登陆,注意选择郃阳城南郊相对薄弱之处上岸,遇到敌军水军拦截的话,也一样照旧处置。
两路人马站稳脚跟后,益德、子龙各领一路马步军主力跟进,分别围攻临晋、郃阳县城,敌军如果想对我军半渡而击,那便就地反击,水军战船上,务必提前多备神臂弩,确保能在友军登陆后,从船上用强弩掩护沿岸的战场。
云长,你就暂且坐镇蒲坂后方,等前线站稳脚跟,再分船回来,把中军渡过去,朕也和你们一起。”
“喏!”
“末将遵旨!”
众将参差答应着,一时战意昂扬。
……
战前最后一场军议结束后,各部就前往各自的出击阵地,做最后的准备。
刘备这边集结了十几万近二十万的总兵力,追求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
但这么多兵,要想一次性渡过去肯定是不现实的,那除非刘备再多拖两年、让关羽在河东再全力造两年船。
所以实战当中,刘备觉得凑够能一波渡过去三四万人的船只,就足够了,大不了前军站稳脚跟后,再分个五六趟摆渡,把所有战兵,以及后续的粮草辎重、军需物资都运过去。
以曹操如今的总兵力,全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人了——事实上曹操还把曹彰曹休派走了,带走了大量的骑兵,如今曹操手头的实际兵力,已经连八万人都不到了。
只是因为曹操对西征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所以哪怕时隔数月,刘备也只是隐约知道曹操有让人西行寻找退路,但西征到底动用了多少人,刘备这边也是不清楚的。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和诸葛兄弟都坚信,哪怕第一批只登陆三万人,曹操集结全力也是不可能半渡而击把己方推下河的,所以这就够了。
而且在渡河之前的最后两三天,刘备还会让黄忠在潼关方向发起一些试探性的进攻,进一步转移曹军的注意力,并吸引其兵力。那样渡河当天遇到的抵抗就更弱了。
这个主意,也是诸葛亮帮他出的,所谓兵法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尽量分弱敌人的抵抗,又何乐而不为呢。
黄忠在四月份的时候,就打下了函谷和弘农,如今在潼关关外也蹲了有半个多月了。
本来黄忠是可以闲着的,但诸葛亮劝刘备下令,让黄忠在这半个月里,继续日夜赶造葛公车和其他重型攻城器械,还从雒阳拉了很多投石机去潼关前线,或是就地砍伐木材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