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舍弟诸葛亮 > 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

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1 / 2)

刘备军此番渡河之后,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抵达了长安城外。

但后续修建围城营垒、打造攻城器械,却花了足足半个月。

最后破坏护城河、设置前沿阵地,推进到可以攻城,又花了大半个月。

没办法,这些技术性的工作,都是堆量的体力活,没什么投机取巧加快进度的法子。

对面的曹操也已经只剩一座都城了,也不指望援军,也不指望突围。曹操就想着一来多活几天,二来为曹彰和曹丕争取更多时间,所以不会中任何花里胡哨的计策。

刘备军只能本本分分准备攻城。

当然,在准备攻打长安的这段时间里,外围实在闲着的刘备军,也找到了一些事做,比如沿着渭水、泾水逆流而上,多平定收服一些县城。

此前刘备军收复的,主要是通往长安沿途的那些县城,以及东南边潼关、蓝田这些方向。而长安以西、以北还有大量的曹操治下关中土地,足够大军跑马圈地一两个月的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些事情将来也是要做的,不如就并行做了。

虽然眼下长安还没拿下,但曹操治下的官员也都是有脑子的,到了这时候,早就意识到曹操大势已去了。

因此刘备军所到之处,基本上没有抵抗。五月底的时候,右扶风的郿县等地就被刘备降服了。

郿县就是当初董卓修郿坞的那个地方,位于长安和陈仓之间,也算是渭水沿岸的一个枢纽了,郿县以南还有山路褒斜道可以连接益州的汉中。拿下了郿县,陈仓的曹丕就彻底没法救援曹操了,虽然曹丕本来也没指望过救援其父。

到了六月,北边的北地、上郡也多有归降,南边蓝田县以南的山区各县,也陆续投降。

蓝田这地方,堵在子午谷口,所以拿下蓝田就等于是打通了子午道。不过如今刘备都完全不需要走秦岭北伐了,连陈仓道都没人走,更何况路况更垃圾的褒斜道甚至子午道。

除此之外,蓝田东南边,还有商洛、商县等地,原本也是曹操控制的。在六月中,这些地方的守军同样被刘备军恩威并施迫降了。

这几个县,主要位于峣关和武关之间,也就是属于当年秦之四塞的武关道,连接了南阳和长安。

这段路全长六百里,跟长安和雒阳之间的崤函道差不多长,靠近长安这一端就是峣关,靠近南阳宛城那一端就是武关。

当年刘邦刚起家时,受楚怀王之命进攻关中咸阳灭秦,走的就是这条路。

虽然刘备现在完全不需要打通这条路了,但一想到当年老祖宗起家时的政治纪念意义,加上现在反正还有那么多轻骑兵部队闲着,攻城也用不到他们,就顺手搂草打兔子了。

在长安攻克之前拿下武关道全程,将来也可以史书上多加一笔,让人知道他刘备的西定关中之战,有多么“类高祖”。

……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章武二年的六月底,长安城外的护城河,终于被破坏出了足够的缺口。反复加固的壕桥和填塞的土方,足以让重型攻城器械直接临城。

刘备军也就地建造起了足够高大的特制攻城塔车,数量也勉强够用了,于是,刘备就决定在六月的最后几天,正式发起强攻。

刘备军此前攻打绝大多数其他城池,都是用提前预制零件的葛公车,通过水路船舶运到前线后再组装,攻城准备进度就能快很多。

但这种预制攻城车的办法,对于长安、雒阳这个级别的大城却不管用,因为这两座城池的城墙高峻可谓是独一份,都有七丈多高,在其他地方能用的攻城车零部件,到了这种场合都不通用。

之前刘备攻雒阳时,就耽误了不少时间,这次来长安自然也不能避免。

诸葛瑾也不可能专门为了这两座城池,再去制定一整套标准化的制造工艺、提前大批量预制。那成本还不如特事特办现场施工呢。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之前破雒阳、杀曹仁那一战的经验,这次刘备军强攻长安用的攻城塔车,在设计和工艺上更成熟了些,用起来应该会更顺手。

塔车的车身高度比雒阳之战时的同款又稍稍加高了些,重心却能更稳。上面翻折的那段梯子,坡度也变得平缓了些,两侧还有薄薄的木板遮挡箭矢、提供抓手,让士兵快速攀登时更好发力。

这一点改变,也是之前从雒阳之战中吸取的教训。

最初的葛公车,是用一块近乎水平的搭板扎在城头上,然后士兵们直接跑步冲锋过去的。云梯则是需要士兵们手脚并用,一档一档往上爬。

雒阳之战时用的攻城塔,上面那段梯子的坡度介于两者之间,诸葛瑾本以为那样至少会比云梯更好爬,但最终的实战效果反馈却并非如此。

因为士兵们如果直上直下时,体重受力都能靠双腿支撑,反而能稳住重心。当梯子的坡度低到五十度甚至四十度时,反而是最难的,因为你手没法扶住上面几级的横档,就得整个人俯身下去爬。如果不靠手支撑,就靠双腿,重心又会不稳。

所以这次长安之战时,刘备军的新式攻城塔车,在坡度放缓的时候,两侧加了挡板、挡板上钉了木条作为扶手,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这么做唯一的劣势,就是施工难度会更大一些,制造成本也会提升。不过都最后一战了,也不怕花钱花材料花人工,而且都是现场制作,不用考虑预制,一切都按最稳妥的来。

到了正式攻城那一天,数以万计的刘备军神臂弩手们,纷纷进入提前布置的前沿木质阵屋内。在嘹亮的鼓角中,对着城头的敌人轮番放箭压制。

箭雨不算密集,但却胜在连绵不绝,一波又一波衔接得非常绵密。

数以百计的投石机,也都用拳头大小的中型碎石弹,用网兜一堆堆地朝着城头飞掷。

城头的曹军士兵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虽有奋力回射、回砸,但拼消耗也完全拼不过刘备军,之前储备的投石机也纷纷被砸坏,只能是暂时龟缩防守。

曹操甚至无师自通地想到让大部分士兵先躲到城墙下的反斜面处,或是尽量躲进城楼、马面、藏兵洞。等敌军真要冲上来了,再紧急补充到城墙上防御,投掷滚木礌石,或是准备肉搏。

这种打法,后世只在敌军“火力准备”非常强,提前让士兵们上墙只会白白增加伤亡的场合,才会用到。如今却在这汉末的战场上出现了。只能说诸葛兄弟的影响,让刘备军攻城时的“远程火力”,已经碾压了敌人。

曹操一共就三万多人的正规军守城,长安城又那么大,如此宽大的战线正面,导致曹军的火力远比此前其他攻城战的场合都要稀薄。

相比之下,刘备却能集结至少五倍于曹军的进攻兵力,远程武器装备又多,富得流油神臂弩都随便用,才有了今日这般局面。

“快上墙!敌军的攻城塔车已经推过护城河了!”

随着刘备军近战部队的逼近,曹军各级军官也顾不得再躲避矢石,催逼士卒全部顶到一线,硬顶着敌人的箭雨,开始投掷滚木礌石反击。

一开始还有经验不足的曹军士兵会探出上半身去砸石头,但是当那些人被箭矢攒射成刺猬后,旁边的袍泽就自然而然学乖了。

只敢躲在女墙垛堞后面,用类似于樱木花道罚篮的姿势,朝着墙外盲丢木石,那命中率也就愈发感人。很多时候甚至只是因为过于紧张,刘备军的攻城塔车还没推到滚木礌石的打击距离内,守兵就提前乱丢,白白浪费了不少物资和体力。

不过,一场涉及十几万人的大战,在任何局部战场上,终究是有可能打得有来有回的。曹军的抵抗,也不至于完全没有意义。

在曹军坚持不懈的还击下,近百座的攻城塔车里,还是有那么十几座被彻底砸毁,更多的则是略微带伤。曹军为了取得这点战果,也付出了至少四位数的士卒被箭雨杀伤。

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大局,至少还是有七成以上的攻城塔车,毫无阻碍地顺利逼到了墙根。

头部带着铁锥的巨大搭板重重砸在墙头,刘备军的肉搏精兵很快发起了冲锋。

曹军也试过用床子弩尾部绑粗麻绳、连接巨石和滑轮组,射穿这些攻城塔车后,把巨石丢下城墙,用重力加速度拽倒这些攻城塔车——

这些招数,都是刘备军自己之前就用过的,曹操也知道刘备有克制的办法,但事已至此,曹军也只能是病笃乱投医,一切可能想到的抵抗招数,不管有用没用都用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