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不希望这段时间,他老婆还去单位上班,毕竟朱琳现在在家里的地位,在季宇宁的心目中,那可是“大熊猫”般的存在,所以一定要重点保护。
这两张借调函估计能让朱琳一直借调到年底甚至明年初。这个时候国内关于单位女同志的产假的规定,好像还是50年代初的相关规定,也就是休56天的产假。
但同时好像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女同志怀孕第7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休产假了。
季宇宁穿越的时候,那个时候法律是非常健全了,女职工的产假是98天,包含产前15天,也就是女职工休产假是从产前15天开始的。
季宇宁现在的打算,是想让朱琳把她的借调期和产假连在一起,一直在家歇到她生下宝宝为止。
反正朱琳在卫生研究所也是打杂,去不去单位也无所谓。
这个年代很多单位都有那种常年在外借调的,根本就不上班的,这个时候人的工资特别低,还有就是单位对于工作效率也并不强调,或者根本没有效率这个概念。
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人浮于事的现象特别严重。
多一个人,或者少一个人,丝毫不影响单位的运转。
正好朱琳不是想当科学家吗,那就在家里没事学习学习,学习当科学家吧。
9月12日,周三。
电影《庐山恋》的演员配音全部做完,并从当天开始,进入电影的配乐环节。
当天下午,季宇宁在北影厂的录音棚录制了电影的主题曲,就是他作曲的笛子独奏曲,《故乡的原风景》。
这支曲子在几个月前完成创作之后,就刊登在了全国音协办的音乐杂志《人民音乐》上。
并且在专业的音乐圈里,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今天季宇宁在北影厂录音棚录制完成的这个曲子,也会很快在华夏广播电台的两个节目中播出,一个是文艺部的节目,还有一个就是台播部的节目中。
之后,季宇宁又录制了电影《庐山恋》的主题歌《多情的土地》。这部电影的另一首很短的主题歌《飞向远方的故乡》的演唱者,仍然是前世的那位女歌手。
9月15日,周六,季宇宁上午乘飞机从京城飞往沪上。
下午,在上影厂,他看到了即将成片的电影《巴山夜雨》。
这是剧组内部最后一次看片。
8月下旬,他去欧洲之前,巴山夜雨已经做完了录音,声道,配音等工序。
混录的时候,他也提出了若干意见。
他现在看到的就是合成后的效果,已经配上了片头片尾的字幕。
电影开头的字幕上的字,是此前季宇宁写的。
在没有电脑,没有ps的时代,电影的字幕全都是用手写的。
季宇宁也尝试了一把,也就是在一张纸上打上格子,然后压上玻璃板,他是拿毛笔,在玻璃板上,以唐代月仪帖注释小字的唐人笔意,把演职员表写了一遍,那倒是很快写完了。
之后,这个玻璃板上的字,由摄影师用摄影机拍下来,拍成胶片。这就是字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