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表示赞同:“小赵说得对,数据是我们研发的依据,数据量不足很可能让我们走弯路。大家在后续的实验中要重视数据的积累。”
老研究员刘教授最后发言:“杨总,我觉得我们团队内部的沟通协作也需要加强。有时候各个小组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一些工作重复或者出现衔接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让大家随时能了解到各个环节的进展和问题,这样能提高我们整体的工作效率。”
杨开听完大家的发言,心中有了底。他充满信心地说:“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也给出了很多不错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些思路去解决问题。各个小组之间要加强协作,及时沟通信息。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研发出我们想要的成果。”
停顿了一会,杨开接着说:“我们先不要考虑其它问题,现在主要说一说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它问题等药物成品出来我们再一一解决。”
杨开的话在会议室里回荡,众人的表情变得严肃而专注。
年轻的研究员林晓率先发言:“杨总,我在合成环节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按照既定流程操作时,总会出现一种不明杂质,它的出现频率虽然不高,但每次出现都会严重影响产物的纯度。我们尝试过各种常规的检测手段,却始终无法准确判断这种杂质是在哪个具体步骤产生的,就好像它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经验丰富的陈工程师接着说:“杨开啊,我们的研发设备已经有些年头了,很多时候它们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研发需求。比如说,在进行高精度的成分分析时,设备的误差范围比我们预期的要大,这就导致我们的数据不够精确,进而影响我们对反应进程的判断。而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也越来越困难,零部件更换的周期越来越长。”
负责药理测试的王研究员皱着眉头说道:“在药理测试方面,我们目前的动物模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效果,但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检测还不够精准。有些潜在的、慢性的副作用可能在现有的动物模型中无法体现出来,这对我们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是个很大的隐患。”
杨开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发言,然后说道:“林晓,你这个杂质问题必须要重视起来。从现在起,你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小组,对合成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细致的排查,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检测技术。陈工,设备的问题我也清楚,我会尽快和财务部门协商,看能不能拨出一笔专款来更新部分关键设备。王研究员,关于药理测试动物模型的改进,你可以联系一些其他的研究机构,看看他们有没有更好的模型或者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