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宋悍臣 > 第233章 社会关系

第233章 社会关系(2 / 2)

毕竟他作为旧时王孙的身份,还是有着一定的自傲的。

尤其是晏殊在应天府干的极好,自己可得好好学一学。

钱惟演打开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晏殊先是叙叙旧,然后便说了自己的学生宋煊会到洛阳来游学,时间不会太长,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就要回去备考了。

所以请你品鉴一下他所写的诗词,若是有时间可以当众考校他一二。

反正就是组局,为宋煊扬扬名。

“晏同叔竟然还有学生,难得。”

钱惟演放下书信,又开始瞧着宋煊所做的诗词。

咏蛙有点意思,真想象不到是一个八岁稚子所做。

再加上晏殊主动暴露了宋煊是自己的一句之师这件事,更是让钱惟演大呼精彩。

晏殊这句无可奈何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一时间都想不到什么对仗。

结果宋十二他脱口而出,像是没有思考过一样。

如此天赋,当即被晏殊惊为天人。

钱惟演也觉得依照晏殊的性子,绝不会为了故意捧自己的学生,来贬低他自己。

这个愁滋味当真不错。

钱惟演细细想了想,他一时间也想不出来,在这方面的诗词自己能够压过他。

嚯。

水调歌头。

这岂不是中秋诗词的绝唱

钱惟演来来回回的瞧了瞧,写的是真好啊!

可惜并不能像邸报一样,传遍四方。

最后在考试当中,他写的赤壁赋写的也挺不错的,当为佳作!

但是他一首都没有听过。

要不是晏殊主动介绍,钱惟演才懒得招待宋煊呢。

如今宋煊一下子就展现出自己的天赋来了。

钱惟演决定差人去太室书院说一二,待到有人来游学后,把名字全都整理报上来。

他也好看一看,是否有较好的人才,方可往朝廷那里推荐一二。

同样作为曹利用好友的西京留守推官李佑,也是接到了书信,言谈当中,让他照顾照顾这个人,确保不要出现什么事。

李佑有些奇怪,毕竟这个从应天书院来的学子,与曹利用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凭什么值得曹利用这个枢密使,亲自来信交代一二呢

莫不是因为晏殊看重

李佑并不觉得学子来西京能够出什么事,他也是卖曹利用一个面子,直接给他回信,让他安心。

他到了自己的地盘,还能让这个叫宋煊的学子出事

李佑能来这做官,也是因为上书求情给唐庄宗祭祀。

赵祯对辅臣说:“唐庄宗百战有天下,幸用伶官以导致身死,可悲可叹啊!”

然后就同意了李佑的请求,他这才到了西京上任,又方便祭祀自家祖宗,而且还是官府出钱,他来监督。

宋煊一点都不知情,他这些年编制的关系网,已经在暗中给他铺好路了。

文武全都有各自打招呼的人。

宋煊再次站在码头上。

一旁的王保还是有些晕船的,他扶着柱子,在那里缓缓。

“终于到了。”

鱼周询一丁点都没有什么不适,他看着宋煊:

“十二哥儿,我们是直接去太室书院,还是先去洛阳逛一逛”

“当然先逛一逛。”

宋煊笑嘻嘻的道:“反正书院就在那里,跑不了,若是来了洛阳不去逛,如何能行”

众人都没什么意见。

洛阳虽然比不上东京城,但是赵匡胤也曾想要迁都于此。

经历过多年的战乱以及休养生息,洛阳也是恢复了不少人气。

至少许多地方全都被修缮了,没有见到一丝的战争气息。

几个人在大太阳下赶路,到了城门口便已然犹如从水里出来一般。

“这洛阳的天也忒热了些。”

宋煊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一旁的兵丁见几个学子停留,当即询问:

“可是有叫宋煊的”

“嗯”

宋煊当即摇头:“倒是听过他的名字,老哥问他做甚”

“上面传下来的消息,我等自是要执行,不知道做什么,反正不是抓逃犯!”

“哈哈哈。”宋煊笑了笑并没有接茬。

鱼周询面露疑色,难不成洛阳的官员也认识宋煊

否则不会让兵丁询问他的。

宋煊使了个眼色,带领大家离开。

兵丁是听出来宋煊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但他也是奉令行事,并不是要抓人,只是打听。

几个人在卖凉浆的铺子前停下,王保去排队买。

“十二哥,他们打听你做甚”

王拱寿想不明白索性就问出来了。

“不知道,应该是有人帮忙打过招呼,免得我在西京这块地界上吃了亏。”

宋煊颇为自得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毕竟我也是应天府解元,代表了应天书院的脸面,晏相公与范院长等人都不愿意听到我惹事的消息。”

“哈哈哈。”王珪放声大笑起来。

要是旁人出门,师长们还得担心自己的学生会不会遇到危险。

但是宋煊不一样,他才是危险!

王珪估摸就是怕宋煊在洛阳惹出事情来,也进洛阳城的大牢里走一遭。

鱼周询却是明白过来,宋煊当真很受重视,否则也不会有本地官员提前接应的事。

他又不是第一次游学,那么多人游学,很少会遇到宋煊这种情况的。

“原来如此!”

王拱寿一时间有些惊目撑舌,十二哥竟然是解元!

这不是大佬在我身边,而我却不自知吗

当鱼周询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王拱寿也在午睡。

他实在是这么多年没有吃过这么一肚子的好吃的。

血液都去胃里消化了,他自是想要睡觉。

“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考中解元。”

王拱寿颇为感慨的自问。

“考解元算的了什么”

宋煊递给王拱寿一杯凉浆:

“考状元才算你本事大,到哪呢都被人高看一眼。”

“啊,实不相瞒,我没那大的信心。”

宋煊倒是不以为意,宽慰着王拱寿:

“反正事在人为,你没有老师教导靠着自学都能有如此见识,一旦得到老师的指点,将来定然能够如鱼得水的!”

“我有一个好友叫张方平,他便是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同你一样,也是天才,你们这种人考科举简简单单!”

“过目不忘”

王拱寿觉得自己背书挺快的,但是遇到这种人看一遍就能全部记住的,纵然刻苦用功也追不上人家额脚步。

“喔,世上竟然有如此天才,那我更得去应天书院看一看了!”

鱼周询下定决心,也要随宋煊返回南京,反向游学一遭,增长见闻。

宋煊喝了一大口凉浆,甜丝丝冰冰凉,只觉得浑身舒畅。

“走,咱们去逛一逛。”

因为宋煊回老家当吉祥物,张方平与包拯等人早一步到了西京洛阳,如今已然在太室书院了。

张方平发现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优秀学子。

而且他还发现一个因为家庭贫苦,又没有通过解试,在这里蹭课听的人。

叫做梅尧臣的!

张方平觉得梅尧臣的学问不错,就是不会考试,若是他能够被十二哥训练一二,定然能够顺利通过发解试。

他们这个小团体没有一个人落榜,正是因宋煊的题海战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直接把他们的心态给磨平了,上了考场也不会变的紧张。

“梅兄,又来听课了”

面对这个游学之人的主动搭话,梅尧臣只是笑笑。

他也是自幼没了爹,参加发解试没过去,家贫,无法供应他在读书。

所以才跟着他叔父梅询来到河南洛阳为官帮忙,混口饭吃。

张方平拉着梅尧臣走到一旁:

“梅兄是因为家贫所以才只能旁听吗”

“不错。”

梅尧臣很是磊落的承认了。

即使他叔父是官,可也是有一大家子要养的。

若是梅尧臣能够通过发解试,他叔父还能咬咬牙,继续供应他读书,奈何梅尧臣也不争气。

“那我问你,你还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吗”

面对张方平的询问,梅尧臣再次笑了笑。

他又何尝不想呢。

可是现实总是给了他沉重的一巴掌,让他不在走科举这条路。

“往事就让他随风去吧,不要再提。”

梅尧臣说完标作势要走,但是却被张方平一把拉住:

“梅兄不要着急走,你可是听过我十二哥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