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出发(2 / 2)

这一轮赴英留学,是应英方多次邀请才得以成行,国内只需要负责机票,到了那边所有费用都由英方负责。

这就为他们的出发减少了很多麻烦,不然,光是审批外汇费用就是个难题。

根据史料记载,咱们的外汇储备这些年都特别紧张,尤其是今年,国内的外汇储备居然是负数,到了明年才归零。

孙志伟五人在确定了行程后,就开始了后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置装和思想学习。

这时候公派出国人员的置装费用有600块,对比现在的平均工资就十分可观了。

服装是由黄浦市专门负责出口服装的企业负责制作,这笔费用主要用来置办一套西装、一套中山装和一件呢子大衣。

思想学习方面,孙志伟也是进度最快,谁叫他把该背诵的都背诵完了呢,很多老师都没他记的全面。

这一等又是大半个月,21号,英国大使艾惕思爵士(sir john addis)在使馆亲自宴请他们五位赴英的‘访问学者’。

说起‘访问学者’这个称呼,咱们一开始在这方面并不懂,还吃了不少亏。

咱们的使馆一开始称呼他们为‘进修生’,与对方的教授采用的是师生之间的称呼。

这就导致咱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负担很多自理的费用,比如实验室的使用费,耗材费等等。

这个费用很贵,国内根本无法承担。

事实上这时候的各个大学都有相关的补贴用来承担这些费用的,但是只针对来访的学者。

后来经华侨提醒,咱们才改了称呼,与对方的教授之间也从师生关系转变为同事关系,这才减免了一应费用。

到了22号,临行前孙志伟终于获得了3天的假期,用来跟家人告别。

他正好要回去准备一些需要携带的物资。

食品方面他不准备带多少,只带一些应急食品就可以了,主要是巧克力和果。

服装只带两套需要伪装的时候穿的衣服和皮鞋,如果不够,就在当地获取。

武器带上几把大黑星和一些炸药包,一个对单一个对多,如果需要更多的武器,他也会在当地获得。

然后就是急救箱带两个,杂物看着带一些手电,防毒面具,口罩,雨衣,胶鞋等等。

最后就是可能会用来作为礼物的火腿,白酒,烟和咖啡豆。

至于钱,他身上只有早年缴获的5000美元和大小黄鱼,这些他一直都是随身带着的,倒不用再整理,依然随身带在空间中。

他在家里歇了两天,最后一天才去各个亲朋好友家告别。

7月25号,孙志伟带着童佳佳给他准备的一些,内衣、袜子、白衬衫等私人衣物回到学校。

26号正式出发。因为这时候,我国还没有任何飞往欧洲的航线,他们一行五人只得搭乘巴国航空公司的航班,经停卡拉奇、开罗、罗马飞往伦敦。

中午吃过午饭他们就乘专车前往机场,他们5人身着统一的西装,拎着自己的行李箱,在机场等待上机。

这时,科教组管外事的同志把他们喊到一边,给他们发了两张1英镑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