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挺明白的吗?n
对于老周王,朱樉只见过一面,还以为他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现在看来也不完全如此。想了想,朱樉严肃地问道:“帝道、王道、霸道,哪个适合现在的周室?”n
看到两人终于开始讨论正事,太史侗这才停止,气呼呼地坐回座位,继续他的本职工作。n
姬研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任命朱樉这个无名小吏担任天官冢宰,事后他心里其实也没有底。所以趁着今天的机会,他当然也想探探朱樉到底打算如何治理这个几乎无法挽救的周室。n
经过一番思考,姬研无奈地说:“霸道盛行,诸侯强大而周室弱小,无论是帝道、王道、霸道,似乎都行不通。”n
朱樉恭敬地行了一礼,郑重地说:“天子英明。现在的周室就像一个虚弱的人,背负重担日夜兼程,已经筋疲力尽,无法继续。当务之急不是考虑要推行什么道,而是要对症下药。”n
姬研也听过其他人讨论政治,但那些言论往往让人昏昏欲睡,从来没有人像朱樉这样用一个个例子将道理说得如此浅显,让他顿时产生了兴趣:“对症下药?”n
朱樉轻轻颔首,阐述道:“针对每一病症,逐一施治,直至所有病根消除,继而强化其体质,充实其内涵,鼓励其行动。”n
姬研眉头紧锁,叹气道:“病根如此繁多,真能治愈吗?”n
若真能轻易治愈,她之前又怎会从未考虑过在此安居。但为了激发姬研的信心,朱樉只能坚定地回答:“能否治愈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是否有意愿去尝试。”n
“如何能无此意愿。”姬研推开琴台,站起身来,神色略显激动:“不要说我自己,即便是历代先王,也都日夜期盼着振兴周朝。”n
朱樉摇了摇头:“不,他们并不期盼。”n
“为何?”姬研惊讶的脸上甚至带有一丝愤怒。n
朱樉毫不退缩,直视姬研的目光:“任何行动都需要付出代价,世上没有不付出就能获得的事。n
历代周王不愿付出,因此逐渐失去,直至今日已无物可失。他们真的期盼吗?不,因为他们根本不愿意付出,不愿意放弃。”n
尽管之前已听过朱樉批评历代周王,但现在他作为冢宰说出这番话,对姬研的冲击自然不同。n
当家方知生活艰辛,继位仅七个月,姬研已深有体会,否则怎会有将国家托付他人的念头。n
王室东迁至洛邑后,一味追求保持天子的威严,固执地坚守周礼的虚名,越是想要紧握,反而失去得越多。等到他继位时,留下的实际上已是一个“破产”的王国。n
见姬研沉默良久,朱樉轻声问道:“为了有所收获,天子是否愿意放弃?”n
虽然朱樉目前还处于制定计划的初步阶段,但他深知,要改革种种陈规陋习,对周室那些传承数百年的制度必然会造成巨大冲击。n
若不事先做好姬研的思想工作,让他有所准备,自己必然会受到限制,难以成功。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