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五军都督府分为左军、右军、中军、前军、后军都督府。明朝五军都督府是最高军事管理机构,负责全国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包括中央禁军和地方驻军的管理、军事训练、边防事务、军事指挥、军事后勤和军事监察等。五军都督府在明朝的军事体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军队的组织严密和战斗力。
永昌帝暂时没有对明朝军事架构进行改革,但是,永昌帝对五城兵马司进行了改革,永昌帝取消了五城兵马司的名称,改为治安部,负责地方治安。
同时将治安部改为文职,部长与六部尚书平级。
永昌帝暂时保留了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三个特务部门,他认为现在还不是取缔这三个部门的最好时机。
既然要在这些职能部门做官,还按照以前的八股取仕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经过永昌帝和朝中大臣商议,最后决定秋闹考试内容为:
国学100分:主要考语言及历史知识。
数学100分:主要考加减乘除及方程式等常识性数学内容。
科学100分:主要包括了工业、农业、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知识。
军事政治100分:考一些军事常识和政治常识。
综合(体育音乐绘画书法)100:考试项目有跑步、跳高、跳远、单杠、双杠等项目以及音乐绘画书法基础知识,其中体育项目男女考试小项不同。
总共考试五科,总分五百分,本次科考其录取一万人,其中乡试录取举人八千人,会试录取进士两千人。
这一年可是科举大放水的一年!
一次录取二千名进士,闻所未闻,往年一次录取的名额只有三百名。
况且,朝廷颁布文告,往年三年一次的科考改为一年一次,这更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全大明都沸腾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永昌二年的科举改革。
最高兴的是上了新式学校快要毕业的学生。
这些知识不是俺平常课本上的知识吗?
只要将老师教的知识学好,那不就成了吗?
这些学生欢呼雀跃,跃跃欲试,但是由于其它省区都是刚建校,根本没有上中学的学生。
永昌帝即位后将小学改为五年,中学三年,实行八年义务教育。
这些上中学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北直隶以及京师的原民生会控制地区。
有欢喜,便有人发愁,发愁的是全大明的中了秀才准备参加乡试的考生。
他们准备的八股文,名篇大作,策论诗文,都好像没什么用了。
这些东西好像都不考了。
这该怎么办?
朝廷也给了这些考生想了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去各地中学参加补习班。
由于师资力量缺乏,这些补习班只有在府一级和省一级才有。
第二条路是购买教材,朝廷针对这五类考试项目编了五本教材,由大明礼部召集优秀教师编写,大明出版社出版,由礼部统一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