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谏铸钱疏(2 / 2)

“好似,没有其他选择了……”

……

随着军功集团的没落,军功二代们又长期居住在长安,衣食无忧,极少打过仗,根本就没有带兵的机会。

现在刘恒只能秘密启用周亚夫,让他训练一支军队。

同时,刘恒也在慢慢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会打仗的军事人才,也为后世子孙们提供保障。

——————————

长沙国。

贾谊被贬在此已经一年有余,长沙王吴着对他很好,将他拜为老师,还时时刻刻向他请教问题。

可他志向远不在此,他仍然心忧朝廷,心忧百姓;

心忧远在京城的,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少年。

经过多天的总结,他终于勇敢地提起笔,写下了着名的《谏铸钱疏》。

群臣不敢说的话,他说;群臣不敢谏的言,他谏。

这天下总要有人站出来,敢言直谏!

贾谊洋洋洒洒地写了无数,总结了汉朝自建立以来有关铸钱方面所有的问题,并建议刘恒将铸币权收回中央。

贾谊事关经济方面的建议,一直到清朝仍然适用,被各朝代的经济学家所学习。

贾谊认为:现在允许天下人用铜和锡制钱,但天下人心向利,允许民间私自铸钱,必然会从中掺杂铅、铁等杂物,而降低钱的质量。

即便是违反铸钱的法律而处以黜刑,也会有人铤而走险,从中掺上极小比例的铅和铁,而逐以暴利。

如今,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即便发行四铢半两钱,民间仍有各种形式的半两钱,中央根本禁止不绝,就会导致钱币的种类混乱。

一旦开放民间自由铸币,必然会有无数的人放弃农业,改为开山采铜,这与国家重农抑商的政策背道而驰。

无数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必然心生向往,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转入铸钱行业,钱越赚越多,物价越飞越涨,最后导致市场崩坏,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铜是重要之物,用来铸币流通于民间,则可用于老百姓;

可铜并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之品,以无用之物换取有用的粮食,完全靠的是政府的信誉,当钱币不受中央掌控之时,朝廷的信誉也必然随之崩塌。

……

此疏送到了苏云手中,苏云被彻底的震惊到了。

贾谊的许多建议,甚至和近代的经济政策相吻合,足可见古人究竟有怎样的智慧。

可此疏一公布,必然会引起天下的震动,因为里面鲜明地指出了许多问题,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

到那时,刘恒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天下的诸侯王、功臣和商人必然会联合起来,逼刘恒一把,将贾谊送上断头台。

事态紧急,容不得半分迟疑,苏云急忙携着奏疏前往未央宫找刘恒了。

未央宫。

刘恒正在休息,邓通守在外面,替刘恒打着扇子。

见苏云急匆匆的走来,邓通赶紧将他拦在了门外。

“丞相,陛下正在休息,是有要紧事情吗?”

苏云想了想,贴到邓通耳边说道:“要紧事,快叫醒恒儿。”

邓通和刘恒已经相处了许久一段时间,刘恒也没把邓通当过外人,多次在邓通面前喊过苏云云哥。

邓通能混到今天,自然有自己的聪明,他早就猜到了苏云和刘恒的关系,苏云这次故意喊的恒儿,就是彻底让邓通确认内心的想法。

邓通明白了苏云的意思,丝毫不敢怠慢,朝着苏云行了一礼,“既如此,长青侯可稍候,待我唤醒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