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有十个老兵报名,年龄三十以下,正是当打之年。几岁上山,对家的概念并不深,但有人会有记忆,十几二十年都没磨掉。一旦觉醒了,这种反击是可怕的,王九不怕他们反水,在山里,王九是有底气的!队员增加到一百五十人,当然大部分是辅助人员,背炮弹,绳索,水和吃的!两丈长的木杆子带了几条,带钩的绳子也有,该想的都准备了。
好吃一顿,好睡一晚,天亮前动身到了山底,这个选址是结合秦老爷子的了解和俘虏们的讲述,李正规划的,并且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过,虽然时间紧,但准备还算充分。连六零炮都带了一门,炮弹五十发,这可是做了硬打的准备的。
并不是直上的,王九走的是之字形路线,这是要绕远的,但安全。山下放了观察站,赵才良亲自坐镇,他要纠正王九的行进方向。
选的方向并不是看着有些缓的方向,而是看着最不好上的一面,不是因为土匪的防御,而是王九对这些看到的地方心里有些谱。土匪曾说起山上沟崖地形,那种地方得神仙能飞才行,王九不是神仙,他飞不起来。
所有爬山人员都换上了缴获日军的胶底鞋,这东西爬山比布鞋防滑。连手套都有,是那种皮的,机械修理工戴的,爬绳子用的上,吃的喝的带的足够,就是不能带狗上去了,主要是不方便,恰恰因为没带狗,叫王九后悔了足有半分钟。
一开始就是个大活,十几米的崖,几乎没抓没挠的地方,这不算事,粗木杆子扎的云梯,工兵早就准备好了,第一个上去的王九是无防护的,没安全绳。他连枪都没带,只带了把刀,背着捆手指粗的绳子,很快就上去第一梯的预计地点,拴好绳子,抛下去。有了这条安全绳,很快第二第三个人就上来了,看似惊险,其实不安全。刀头舔血的烂年头,这种事还能叫事吗?
接下来的物资转送王九就不操心了,披挂枪弹,带着先头组就奔了下一个难点,实在是这里也站不下太多人放不了太多东西。
这真是座穷山,除石头还是石头,树没有,草都很少!可以说,这里没人踏足过。谁没事上这种地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王九的路线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山下的赵才良,他手里的高倍望远镜就没离手,十几个参谋隐蔽着,这种微操作也是头一回,不过望远镜测距功能算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
正面进山路口上山进攻也开始了,主攻是李正,助攻是秦老爷子!当然还有俘虏助阵。没开枪,纯正的文攻!喊话!临时赶制的喇叭筒,是用一口底被击穿的行军锅改的,这东西还挺拢音,没成想就这东西还实实在在救了李正一命!
一颗子弹飞来,正好打在锅底,它竟卡住了,这时李正正准备喊话呢!
秦老爷子没客气回了一枪,见血了!这老爷子现在换了崭新马四环,几个徒弟都是新枪,老爷子美的,他现在连子弹都不压,有专人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