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臣,见过大明太子殿下
有着【登山】,朱慈煊能迅速爬上峭壁,放下绳梯。
过河更是靠着朱慈煊领头来回游泳,搭建浮桥。
突击营基本不会被任何地形约束。
唯二限制他们的就是一千五百里强行军的长距离。
为了避免将士疲劳,非战斗减员过多。
也不敢日行百里。
每日进军六十里地,也要近一个月才能到昆明。
第二限制的就是辎重。
麓川高原山地起伏,江河。
马匹厢车难行。
所以全军都是轻装出发,打算过了清空百姓的孟定府,到滇南土司购置粮食和马匹。
金维新说云滇人心思明。
朱慈煊也觉得如此。
但真没想到土司百姓会夹道欢迎。
刚过马援城和耿马安抚司,才到孟定和孟缅交界。
就碰上一群土司百姓,强拉着明军将士到他们寨子休憩。
喜迎王师,也没必要这么高兴吧
朱慈煊看着不断涌上来的佤族男女,有点懵逼。
他是知道大明三百年统治深入人心。
但和这些边境土司没太大关系吧。
孟定孟艮这些滇南土司,基本都是半独立和独立的,没有改土归流。
和中土境外的澜沧暹罗区别不太大。
后者是朝贡,滇南土司们就是交税交粮出兵协助沐王府。
和蛮莫在大明洪沙两边横跳,一会儿归大明,一会儿归洪沙不同。
滇南处于怒江以内,洪沙瓦底很难跨过怒江征服。
所以一直都归大明管。
而且和陇川南甸干崖三大宣抚司,有很大不同。
虽然土司头人都多冠姓刀。
但三宣的首领都是大明万历年征讨东吁时,留守下来的汉人将领。
而滇南土司则是纯正的南蛮。
还有着用人头祭谷的习俗传统。
说句不好听的,不少头人首领的家族历史,比老朱家久远多了。
少说也是元朝时,祖先就做头人了。
等洪武年大明攻下云滇,又先后依附起大明。
谁占据昆明滇中,滇南土司就跟谁。
滇西大理那一边的土司们,都是从汉唐就开始和汉人交流融合。
他们心念华夏,说的过去。
滇南土司扫榻而迎,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大明代清不管谁为天下主,也和他们无关,反正都是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况且,封建时期,贼来如梳,兵来如篦。
理应不该欢迎敌友未明的大军。
朱慈煊差点以为吴三桂发觉他的意图,联合土司埋伏他一手。
就在朱慈煊准备让白文选马宝几人谨慎行事时。
一个用红布包头,穿着青色短衣,脖颈纹着虎头的土司头人带着几个首领款款而至。
“臣大明孟定知府罕中兴,叩见大明太子殿下。”
被佤族女子拥上大象背的朱慈煊双眼微微一眯:
“孟定知府不是叫罕荣吗”
东吁势大,进犯滇南,木邦孟定的刀姓土司协从东吁莽家。
大明平定麓川后,就以孟定罕姓土司取代刀姓。
之前朱慈煊清空三郡百姓坚壁清野时,镇康州首领跑到芒市司。
孟定知府倒是没彻底倒向吴三桂,也派出了官吏协助朱慈煊。
但是他自己也没来洪沙瓦底,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原来改名换姓躲到了孟缅来。
罕中兴抚胸垂头,庄重道:“臣得知太子殿下大破清军,知晓满天神灵站在殿下身后。”
“为彰显臣的忠心,臣已经改名中兴。”
“惟愿太子殿下重新中兴大明。”
朱慈煊扫过罕中兴身后,几个有些不安的头人首领。
有些猜到。
看来东吁国灭,莽氏嫡系倾覆,对这些麓川高原土司的威慑超过他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