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瓷易(1 / 2)

第115章 瓷易

韩佑怦然心动。

如果说他之前同意出兵是碍于盛慎的情面,那么现在就是看到了化解永安危局的希望,进而主动想与严毅共击朱治了。

吴景与朱治征伐永安是旦夕即至的事,与其坐以待毙,不住抓住眼前这契机,先发制人,扭转困局。

若是能够一举击溃朱治,甚至将其杀死,威胁便只剩下丹阳方向的吴景军。

形势转好之下,他便有机会将莫干山与银山的贼寇重新拉拢回来,进而改变王朗立场,获得其暗中支持,使永安转危为安。

不过他还需要提防严氏突然翻脸,行黄雀在后之事。

韩佑将自己心中的顾虑尽数说出,与盛慎商议。

他对盛慎十分信任,知道其真正立场。

盛慎帮助严毅,乃是为了尽快平息干戈,还百姓以太平,二人之间并无私谊。

而他身为盛慎的门生,即便盛慎对他近年来的一些行为不满,也绝不会害他。

正如他所料,盛慎果然已经提前为他筹谋妥当了,言语之间虽然古板严肃,却透着一丝对他的关爱:“来时我曾向严毅提议,待你两家合力击破朱治后,三年之内不得相互攻伐,他同意了,不过只允诺一年之期。”

韩佑深为感动,心中对盛慎充满了感激。

他现在最缺的便是喘息之机,一年之期对他来说,已然足够了。

在这个乱世,世事变幻无常,若是严毅允诺三年,他反而要怀疑对方的诚意。

韩佑离席走到盛慎面前,再次跪倒,郑重行了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手拜之礼,在这一刻,他不再是永安之主,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子。

盛慎示意他起身,轻声道:“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韩佑连忙道:“尊公请说。”

盛慎脸上露出一抹思索之色,似是对严毅提出的这个要求感到有些奇怪,沉吟道:“他希望在未来一年,你能按照初平二年的市价,将永安窑一半的青瓷和所有的黑瓷卖给他,”

初平二年便是指三年前,当时瓷器的市价大约要比现在低两成。

永安窑则是永安境内四十七座窑场的统称,烧制的瓷器以黑瓷和青瓷为主。

黑瓷简洁、质朴,多用于日常生活。青瓷温润、典雅,既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礼仪、装饰等场合,价值更昂贵。

而在经营模式上,此时的窑场和盐场一样,也是官窑民窑并存。

官窑规模小,产量有限,但是所产瓷器以精品居多。民窑规模大,产量高,只是精品率相对较低。

不过,无论官窑还是民窑,韩佑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一言便可决定所有窑场瓷器的销售去向。

对韩佑来说,大半年的窑场产量固然重要,但是和永安的大局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而且严毅也是钱购买,不是索取,他仍有利润可赚,只是赚得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