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特地默书了两份兄弟俩在京城时写过的经学文章,让铁昆仑和剑客分别贴在邻近两个县人员往来密集之处。实际上秦骧无须如此大费周章地为两位兄长造势,他们早已被一个人盯上了——南象郡长越县的韩老县令。
这位韩老县令出自桂山郡,在大霄朝时曾在京城中求过学,对于中原地区的礼仪风度推崇备至。后来朝廷派他担任南象郡长越县的县令,在任上一干就是二十年,虽然躲开了大霄末期一连串的政治动荡,但也始终没有机会升迁。
两年前韩老县令听说要从京城发配过来一批“逆犯”家属,一打听之下竟然有三人是出自恒阳秦氏,令他惊讶不已。当年他还在京城求学的时候就听说过,恒阳秦氏是经学世家,族中子弟从幼时就要熟读诗书礼仪,未及成年便已是满腹的经纶。这样的京城名士竟也会牵扯进“太子逆案”之中,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但同情归同情,流放之人按律都要服苦役,很多人因不堪繁重的苦力活而丧命,更不消说这三个文弱书生了,因而这两年里韩老县令一直想找个机会将秦氏三兄弟从林木场捞出来。他这么做一来是仰慕“恒阳秦氏”的大名,二来也存了点私心——想请他们教导自己的三个孙子学习经学。
南象郡和桂山郡都属中原人眼中的“南蛮之地”,此处民风剽悍不识礼法,懂得学问的人除了从中原发配过来的文人之外,也只有同“发配”无二的郡中官吏了。偏偏大盛朝与大霄朝一样,在人才的选拨任用上采取的是“察举制”,没有一点学问功底想在仕途上有所突破便如天方夜谭。
韩老县令的三个孙子自小跟随在他身边,由于无人教导,这些小孩十多岁了也识不了几个字,“好勇斗狠”的习性倒是沾染了不少。韩老县令看着眼里,心里不免为这些孩子的未来忧虑。
如今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秦氏三兄弟被免除了苦役,虽然仍在郡中官署的监管之下,但找他们出来给县里做事也就有了可能。韩老县令本来已经备好了礼前往林木场要人,然而铁昆仑他们张贴的两篇经学文章令秦骥、秦骐的名声一下子在南象郡中炸响,来到林木场讨人的除了周边县的官吏,也有不少心仪“中原风华”当地士绅,他们全带着重礼抢着要延聘二人。
林木场的守备官兵一看这架势,赶紧上报给了上司郡司马,郡司马又汇报给了郡守。郡守也久仰“恒阳秦氏”的大名,想着这俩兄弟可以对于朝廷宣导的“王命教化”有所帮助,便做出了裁断——秦氏兄弟每个月轮流在南象郡各县讲学,在此期间二人的吃穿用度、出行车马都由县里做安排,各县发动士绅吏民聆听教化。
郡守的这个安排也算公允,堵在林木场的马车礼队也渐渐散去,不过韩老县令还是有些不死心,他还是希望秦家兄弟中能有一个人在长越县常驻,为此他是拉下老脸去央求郡守。郡守已经做出裁断不好反悔,但架不住这个老县令的再三恳求,最后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他们去你长越县讲学之时,你有本事留下一人便是了。”
郡守的言下之意就是能否留下人看你的本事,本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韩老县令得到这话,欢天喜地地离回到县衙,又是好好动了一番脑筋……
看着两位兄长已被南象郡上下奉为上宾之后,秦骧便携着铁昆仑和剑客前往了江东郡,调查当年秦懿被夺职下狱的根源、“太子逆案”的真相。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