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补续的镜子灯谜直接道破了这个原理,它说: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这个灯谜说的就是照镜者是什么样子,镜子里映出的形象就是什么样子,镜里镜外是统一的。补续者把这个灯谜按在宝玉头上,其用意直指《石头记》,直指《风月baojian》,也直指贾瑞照镜。
总之,无论是阿凤还是骷髅,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贾瑞看到的都是他自己。只不过正面是假,反面是真;正面是因,反面是果。这个情节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对书的“风月”主旨自以为是的妄加猜测,对阿凤的勾引不假思索地贸然相信,必然会走向镜子的反面,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要知道,镜子反面的“骷髅”既代表观书人的结局,也代表书的结局。贾瑞从镜子里看到的是男女qingai,其祖父“当代老儒”贾代儒同样看到的是男女qingai,所不同的是,贾瑞对它爱不释手,代儒却对它深恶痛绝,并斥责说:“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这就说明,无论是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还是一本正经的老学究,对《红楼梦》的看法基本一致,都把它当成低级趣味的看待,将其归之为末流。这恰恰是以己之心度书之性,结果只能是既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此书。这就是作者通过贾瑞照镜带给我们的启示。
跛足道人看似为拯救贾瑞而来,实则为拯救此书而来,当“风月baojian”面临被焚的危险时,他挺身而出,大声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脂砚斋在代儒诋毁“风月baojian”的文字后面批道:“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可见,跛足道人实际上是作者的化身,他不愿看到他的心血受到贾瑞和贾代儒这两种人的玷污和糟蹋,故让跛足道人出面代为施教以点醒读者。这就是跛足道人苦心设教的意义所在。
阿凤和骷髅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被作者用“风月baojian”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一部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可惜的是,我们从来都没有领悟到镜子正反两面所透出的深意,更没有注意到它对书的理解具有启蒙教育的作用。事实上,真正起“正心”作用的并不是“风月baojian”,而是跛足道人,“风月baojian”只不过向我们演示了一回“心”不正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有个典故叫“痴人说梦”,说的是唐高宗时,有个和尚,修行很高,言谈举止十分奇异。一次,他到长江、淮河一带云游。有人问他:“你姓何?”他回答说:“我姓何。”这人又问:“何国人?”他又回答:“何国人。”和尚死后,李邕为他作碑文,因不懂他的话的意思,只好这样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此事被后人当成笑话,认为和尚原来好比“对痴人说梦”,而痴人竟会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