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贾母见到二人的反应不同。
贾母见到黛玉的第一反应是哭。刚一见面,不等黛玉下拜,早已“一把搂入怀中,‘心肝肉儿’叫着大哭起来”,珍爱之情溢于言表。脂砚斋在这句话后面写道:
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贾母先盼后哭的态度,恰恰说明二人是多么的难得一见,能走到一起十分不易。当她们紧紧抱在一起时,就等于宣布这部作品脱离了“胡牵乱扯”,正式加入了史书的行列,翻开了记录历史的新篇章,其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的真正含义。
可是,贾母见到阿凤的第一反应是笑,这个笑大有司空见惯的味道。贾母戏称她为“泼皮破落户”,这个称呼实际上是把阿凤和贾雨村紧紧连在了一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贾雨村就是一个“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在家乡无法立足,不得不外出谋生的“破落户”。作者用“破落户”的称谓,将他的角色巧妙的转嫁到了阿凤身上,让她替他发挥作用,让她替他完成戏说的任务,让她替他把“荒唐言”进行到底。这就是脂批常说的“金针暗渡法”。
黛玉和阿凤能走到一起,体现的是“史”和“戏”的和谐统一,“真”和“假”的完美结合,而贾母的“哭”和“笑”,恰恰反映了这本书“一把辛酸泪”和“满纸荒唐言”的两面性。
第四,气质不同。
黛玉和阿凤无论是气质上还是文化修养上,都不在一个层面。黛玉秀外慧中,能诗会赋,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才女。阿凤则大字不识,只会料理家务,或讲一些应景的笑话。因此,二人的形象截然不同。
在黛玉眼里,阿凤的形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