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探秘 > 第六章、作者和批书人行踪之谜 6

第六章、作者和批书人行踪之谜 6(2 / 2)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出;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从上面的唱词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惜春”是这首曲子的主题,是黛玉葬花的动机。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在惜春身上凝聚了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体现者。

惜春歌颂大观园的《文章造化》这样写道: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这首诗除了形容大观园有巧夺天工之奇外,还点出了文章有出神入化之妙,在这奇和妙中,包含了画中有画,文中有文的思想。“楼台高起五云中”,说的是大观园与太虚幻境一样都在天上;“园修日月光辉里”,强调了大观园的中心是“日月”,而“日月”就是“明”,将“明明德”的内容隐含其中。可见,惜春的诗不仅点明了大观园的中心,也点明了书的中心,不仅点明了大观园的背景,也点明了书的背景。所以,她又是这部作品的象征。

所谓“景夺文章造化功”,说的就是作者把“惜春”这个主题融进了文章中,融进了女儿的情感中,也融进了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中。这就是为什么惜春的丫头名字唤作“入画”的原因。

作者用神来之笔创造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绝色佳人,让她们在这方舞台上演绎历史,演绎人生,演绎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的悲伤、哀痛、遗憾、无奈都在女儿悲春、惜春的情感中得以抒发,得到宣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观园里“溶溶荡荡,曲折萦迂”的一带清流,正是作者一腔春愁的体现。可以说,“惜春”的主题让《红楼梦》充满悲情色彩,充满惋惜之情,充满悔恨之心。(未完、待续)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x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