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探秘 > 第六章、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 6

第六章、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 6(1 / 2)

大观园就是“风月baojian”,在它的面前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一切悖逆之行在它的照耀下都会原形毕露,都会罪责难逃。这也是大观园又被称作“天仙宝镜”的原由。大观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贾府形成了对立之势,这种对立体现的是真和假的对立,正和邪的对立,水与火的对立,君子和小人的对立。林黛玉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所谓“家庭之事”,指的就是皇家立储的事,因为这件事历来被看作是皇家自己的私事,外人无权干涉,故而被称作“家事”。尽管是“家事”,但它涉及到大清的江山社稷,涉及到子孙的安康福祉,涉及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皇家的“家事”没有小事。由于储君只有一个,每个成年的皇子都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因此相互争斗就不可避免。斗争的性质必然是你死我活,斗争的过程必然是残酷激烈,斗争的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为什么“天堂”会变成“地狱”的原因。

脂砚斋说:

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许笔墨,只因一个葬花冢。

这个评语直接点出了大观园的另一个面——坟墓。既然是坟墓,里面埋葬的是谁呢?黛玉的《葬花吟》给出了答案,里面埋葬的是“花”。“花”又是谁呢?“花”就是主人公“花袭人”。林黛玉在《葬花吟》中唱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里的“净土”指的就是大观园,而“艳骨”指的就是“花袭人”。所谓“袭人”即皇位世袭之人,也就是随时准备“补天”的皇嗣。贾母之所以把自己的丫头“花珍珠”给宝玉做“袭人”,体现的正是其皇嗣的身份。然而,这个“花袭人”的命运却是以悲剧告终,所以大观园成了他的坟墓。

其实,大观园和风月baojian一样,正看是美女,是春色,反看是骷髅,是坟墓。墓主人是“花袭人”,《石头记》是他的墓碑,上面的文字是他的墓志铭。可以说,这是他留给后人唯一的文字记录,唯一的历史凭证。他的一生正如僧道总结概括的那样:“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如果说太虚幻境预示了皇嗣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的话,那么大观园的故事就展示了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二者就像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一样,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见证了主人公“明明德”的品质,也共同见证了他的不幸遭遇。

4、关于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