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钗黛(冠带)性质的秦可卿,实际上就是龙袍的象征,正因为如此,她是所有觊觎皇权的人拼命追逐的对象,故而她又有“天下第一情人”之称。所谓“情天情海幻情身”,说的就是她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产生非份之想,产生“妄动风月之情”的邪念。从古至今,为了这个“情”不知有多少英雄“竞折腰”,又不知上演了多少人间悲剧。“情”和“淫”在这里交锋,“冤”和“孽”在这里对决,“真”和“假”在这里博弈,“正”和“邪”在这里碰撞,这里永远都是最激烈的战场。
秦可卿的本性为“情”,与“孽”,与“邪”水火不容,但是她炙手可热的性质决定了她与孽,与邪永远都要相随相伴,永远都纠缠不清,所以她来自情孽(秦业)。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皇权之争历来是最激烈、最残酷、最无情的,而且斗争的结果往往都是以“孽”的胜利而告终,因为这里根本没有“情”的立足之地。宝玉的“梦”为什么没有成为现实,原因就是他在“荆棘丛生,虎狼成群”之地,执意要与“情”同行,结果不可避免的跌入迷津,坠入深渊。情和孽在秦可卿的判词和曲文中都有明确体现,她的判词是: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个判词说的是,贾府的衰败是从宁府开始的,是从秦可卿失身开始的,而“淫”是这场灾难的祸首。“淫”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偷秦”事件,指的是秦遭遇了“所与非偶”的耻辱,“龙床”被他人占有。如果说宝玉与秦可卿的关系属于“情”的性质,那么秦可卿与贾珍的关系就是“淫”的范畴。不幸的是,宝玉的梦没有成为现实,贾珍的阴谋却终于得逞,秦可卿毁在了淫人手里。
她的曲文《好事终》是这样写的: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个曲子提到了秦可卿的死因,提到了贾府的衰败,还提到了宁府的老太爷贾敬。脂批在这个曲子后面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