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探秘 > 第三章、《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 3

第三章、《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 3(2 / 2)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主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它是作者思想和意愿的反映,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它不仅支配着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构思活动,也制约着文章的遣词造句。林黛玉就曾经这样说过: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她的这番议论,显然是针对借古人诗句为我所用的思想而发。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王维的诗句就被黛玉巧妙用来点明故事的朝代、背景和主题,为我们确定《红楼梦》在说什么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证据。这种做法在书中屡见不鲜,作者将其运用的得心应手,毫无牵强或违和之感,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然而,题壁诗文的书写者同样使用了这种技法,其娴熟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红楼梦》。

《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是“水中月”和“镜中花”。题壁诗文的主题是什么?也是“水中月”和“镜中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整个题壁诗文中有一首诗的字体最大,位置最突出,它就是唐寅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中的其中一首,其内容是: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虽然这首诗已经不完整,能够辨认的字迹还不到全诗的一半,但这并不妨碍它身份的确定,因为它的前两句是完整的。不难看出,这首诗的主题是“花”和“月”。诗人感叹“花”和“月”不能两全其美;赞美如镜如水的月,与美丽芳香的花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

在《红楼梦》里“花”和“月”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组成了“”。宝玉是“水中月”,黛玉是“镜中花”,“月”在天上,代表“东宫”,“花”在“月”中,代表“嗣子”,正因为如此,宝玉和黛玉的婚姻被称作“木石前盟”。所谓“前盟”就是早已确立,不可更改,不可违背的约定。“木石前盟”是“金玉良缘”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它“金玉良缘”才具有合法性和正统性,否则就是欺世盗名。这就是为什么“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的原因,只有“花好月圆”才称得上圆满,称得上完美,称得上“金玉良缘”。由此可见,在主题方面它们是多么的统一合,多么的一致,简直就是珠联璧合。(未完、待续)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x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