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片,曹洪稍微等人们的声音小一点下来的时候,又是大声的道:“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年景不好,这是老天爷不开眼,年年旱灾、寒灾、蝗灾不绝,官府催科又是严苛,而大家以前都是单门独户的耕作,官府又不修水利,这样的方式,怎么抵得过频发的灾害?”
他说的没错,中国几千年来大部分实行的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似的自然经济,乐亭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以种植粮食为主体,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生产自给为目的,其经营方式落后,农民年复一年重复简单劳动,所得很少,由此造成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缓慢。
这种自然经济不但生产力落后,而且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无力,单人独户,个人力量总是小的。一遇天灾横祸,人民往往流离失所。
人群都安静下来,仔细的听着曹洪的宣讲,他们对着曹洪的话颇为服气,无他,话都说到点子上了。只见众人中,一个似乎有点威望的老者出来,壮着胆子施礼问道:“曹大人在上,那不知咱们以后在这农庄里又要如何做?”
这老者身材本来还算高大,不过常年生计的艰辛已经让他的背佝偻起来,他头发花白,皮肤黝黑,满脸风霜,只见上面满是沟壑,身上的棉袍破旧,他的眼里只是冒出莫名希翼的目光。
曹洪对他点了点头,说道:“眼下这几十年,老天爷不给饭吃,田地年年欠收,这灾荒看来没个尽头,大家也得不到温饱。其实除了天灾原因,还有就是因为大家都是单人独户的租佃,平时各忙各的,这哪能抗得了天灾?因此,这就是农庄的由来,有着集体的力量,人定胜天!”
曹洪话是这么说,但底下众人听了还是不明白,只是互相看着,各人心里打着鼓。不过眼下这几年,操守大人的屯田在马头营搞的有声有色,这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以前大多作为破产的自耕农,往年多作为乐亭各地豪强乡绅的佃户。但是如今他们往年的地主不是被于望杀的人头滚滚,田产被充公,寥寥幸存的几个也是噤如寒蝉,平日里大声说话都不敢,因此他们也没有地方可去,要是就此流亡,命运更是生死未卜。
明代豪强乡绅兼并土地盛行,一般而言,他们手中的土地都是租佃出去,但佃农负担都很沉重,综合各种记载,当时各地平均租率当在五成左右,黑心的地主高到六七成也不是没有,他们不但要承佃种田,平时还要无偿地为豪强地主们从事各种劳役。这些是没有工钱的,连伙食都要自备。
这些佃户自己要出种仔费、耕牛费,各种田地支出全自己掏腰包,那些地主们坐享其成,不论这些佃户往年如何在田地里卖命,但是一年所获竟然还不能保证养家糊口。
虽然理论上这些佃户与地主豪强们没有任何的人身隶属关系,可以随时离佃。不过随便离佃后当然就得罪了地主,得罪了一个地主,以后就不要想在整个乐亭混。流亡?眼下天灾不断,离开故乡的田地,又去哪找良田耕种呢?天下乌鸦一般黑,说不准外地的地主们心肠更黑,盘剥的更厉害也说不定。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底下这些民众心里是不是自愿,操守大人的大农庄已经是他们手里唯一能抓到的救命稻草,别无选择。
在于望的设想里,乐亭一带地广人稀,又是平原地带,正好实行仿佛后世的大农庄计划,大农庄的好处说不尽,这种大规模农场似的生产方式,是那种小农似的生产方式不能比的,可以大大提高粮食等作物产量,只要管理的好,取得的丰硕成果那是毋庸置疑的!
曹洪接着说道:“农庄制度具体是这样的,以后本庄的田地集体开发,集体耕种,耕牛,农具等,都集中起来使用。农庄里人员都分组若干生产队,需要做什么事,大家都一起统一调配。这样联合起来,集体的力量总比单人独户的要强。从此以后大家的身份是汤家河农庄的集体军户了。”
“至于集体军户待遇方面,吏书署会每月发给大家月粮,每家月粮最低五斗,实额下发,决不克扣。”
下面众人听了,都是一阵骚动,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曹洪这样说等于就是保证了一家人一个月吃喝问题。
一斗米按后世约二十斤,五斗米就是近一百斤,这个时代一家人普遍人员五、六口,如果真是这样,每月每天起码他们都可以喝得起浓稠的米粥面汤了,而不是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出去挖野菜,剥树皮了。
这样一比较,做集体军户可比往年的做佃户要强多了,做佃户,收获不定,吃穿不能保证,做集体军户,每月却有让人安心的月粮。这一下子,许多人脸上放光,窃窃私语起来。
曹洪见到下面人们的神情,知道他们很满意这个待遇,他拉着脸接着说道:“当然了,入到农庄来,你们就要实心做事,有偷奸耍滑,懒惰不肯干者,整日在混日子者,以为自己拿到了铁饭碗者,轻者鞭打,重则剔除出庄,这样的腌臜货,早年马头营也清理了不少,吏书署办这事驾轻就熟!”
曹洪说话轻飘飘的,但底下众人都是凛然。他们当然知道吏书署是说得出做得到的。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那被赶出农庄的这人还有活路吗?
曹洪见众人心惧,接着说道:“当然,对那些实心肯干的,能在农庄里取得优异评价的集体军户,吏书署向来是不吝奖赏的,他也将得到该有的奖励!”
他说道:“以后,吏书署会依据本庄军户们每月的表现,对你们的月粮发放分为三等。”
他说道:“普通军户,待遇是月粮五斗,这个你们已经知道了。其上又有二等军户,每月月粮为七斗,银五钱!一等军户每月月粮一石,银一两!只要你们踏实肯干,那么吏书署也不食言,足额发放!”
顿时下面的众人一片惊呼,一等军户这已经是吏书署普通吏员的待遇了。那可是官员享受的级别啊,一时人人都想,自己能不能成为那个一等军户?
“但是,这个军户等级的名额也不是无限的,虽然我汤家河农庄目前有三千号人,其中二等军户名额为三十人,一等军户为三人,每个月评定,先评上的享受待遇,所以你们都要努力了!而评定上的人也不要以为有了名号就可以吃老本,若是第二个月达不到成绩,还是得下来!”
前有重罚,后有重奖,人心骚动,二等军户目前看来是百中取一,一等更是千中取一。虽然名额少了点,但是众人都是下了决心,有着好日子等着,有着奔头,谁也不傻!不就是出力气干活吗?咱别的没有,就是剩下一身力气,早年有多少力气为那些地主豪强都是白干,现在好了,干好了还有额外奖励,如此一来不是众人不肯干的问题,而是名额太少的问题,而下面众人也如看到美好的前景般,个个兴奋的议论不已。
于望对人心的剖析真的没错,有了比较才有了动力,管理制度里最忌讳的就是大锅饭,人人平均,一碗水端平,如果真这样的话,干好干赖一个结果,谁还会卖力?
“还有······”曹洪继续道,让众人心头一跳。
“毕竟二等一等军户名额稀少,不过常年普通等级的军户也不要绝望!”说到此处,曹洪恭敬的朝天一拱手,继续道:“于望大人仁义!说过一句话曰:天道酬勤!一切看成绩说话,本庄成立投产后,如一年平均亩产达到一石,普通军户们将每家赏粮一石,其中生产队长赏粮二石。”
“如平均亩产达到二石,普通军户们将每家赏粮二石,生产队长赏粮四石!如平均亩产达到三石···,那么普通军户们将年底赏粮三石,生产队长赏粮五石,只要你们肯下力气,年底这奖赏人人都有!”
“于望大人从来说得出做得到,决不食言!”
众人又是一片喧沸,这普通军户的月粮保证,待遇已是超过往年作为佃户时候的收入了,二等军户,也是让大家心跳的,一等军户的待遇,简直让人眼珠子赤红。
除此之外,就算是普通军户,年底也有奖赏,天上掉下馅饼,那是往日里人们做梦才会有的事情,可眼前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当然了,亩产三石,这个产量也只有江南那些肥沃的田地,再加上人们的精耕细作,那才能取得的稀少成绩,在我们北地乐亭,咱们还是不要多想了!但是,在以后吏书署的大力投入水利建设后,亩产一石还是做得到的!所以呀,我们以后的目标就是四个字:保一争二!你们说,能不能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