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这日天气不错,日头刚刚在地平线上露个脸,开平卫城就全面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在卫城的一隅,往日游击府的名字一改再改,如今成了龙虎将军府。
自从天津一战后,整个战局果然不出于望所料,匆匆赶到天津分赃的周廷儒还在和陈新甲扯皮中,一个惊天消息就传出来,多尔衮已经直接从古北口出关,同时在关外还有前来接应的皇太极人马。
听说鞑子逃窜出关,一直在转进中的密云总兵唐通联合了白广恩等人联合追击,他们想要痛打落水狗,没成想在多尔衮的雷霆一击下,一战而溃,从此整个大明北地的官兵再无动任何静。
至此,这场满清入关劫掠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全面落幕。
一朝外敌尽去,整个明国北地彻底安定下来,接下来的自然就是有功当赏,有罪就罚。
在这次满清军队的入关中,大明损失惨重。
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八十八城镇,二关;击败明军五十七,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
其中更是生擒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鲁王朱以派被俘自杀,乐陵郡王朱宏治、阳信郡王朱宏福、东原郡王朱衣远,安丘郡王、滋阳郡王等众王及管理府事宗室约千人都被俘斩首···。
如此空前惨败,大明本来就可怜的家底,被清军狠狠的犁了一遍,那些瓶瓶罐罐被清军砸个精光。
是役,大明北地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八年,甭想恢复一丝元气。
虽然皇太极的军事行动看来是损兵折将,折损惨重,但是在给明国放血,那“砍大树”的战略是大获成功。
终于安定下来后,崇祯是雷霆大怒,命杨嗣昌议文武诸臣失事罪。
于是一大批的替罪羊出炉,里面的罪名林林总总,或曰守边失机;或曰残破城邑;或曰失陷藩封;或曰失亡主帅;或曰拥兵观望···。
在这场战争中,前前后后有无数人落马,如蓟镇总监中官郑希诏,分监中官孙茂霖,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原蓟镇总兵吴国俊、陈国威,山东巡抚倪宠,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及他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论死,被贬削者为数更众····。
由此整个天下震动,一大批人倒台了,又是一大批人争先恐后的争夺权位。
其中,杨国柱虎大威本来是论罪“失亡主帅”,罪应该斩。不过,在于望前后的努力转圜中,加上二人在后面军功卓越,由此逃过一劫,甚至另有加赏。
在封赏下,文官以杨嗣昌为首功,授特进光禄大夫,勋左柱国,荫一子世锦衣千户。
卢象升,追赠太子太傅,谥忠烈,赐祭葬,建祠奉祀。
陈新甲,迁左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荫一子世锦衣百户。此次论功,陈新甲虽然没有入阁,不过他手掌都察院,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本身又兼任兵部尚书,地位赫然为隐相。
洪承畴,以三边总督转任蓟辽总督。
杨国柱,同授荣禄大夫,左都督,荫一子世锦衣千户。
虎大威,授右都督,荫一子世锦衣百户。
其中,提于望为永平总兵,授龙虎将军封号。······
在这次的论功中,于望的军功最为卓越,原先区区参将一职已经远远不够封赏,在朝廷诸公的讨论后,这总兵官的官位终于落到于望的头上。
官位虽然提升了,不过于望手中的地盘却没有扩大。
虽然崇祯帝对于于望极为欣赏,但是朝中的大员对于如何压制武将的手段是很有心得,他们担心现在就扩大于望的地盘,不说汉家军骁勇善战,这样下来,他的实力将更为膨胀。
为了防止出现大唐的藩镇之祸,同时是为了凸显文官高人一等的权利,朝中大员口口声声的解释,这是对于望的“历练”,这是对于望的保护。毕竟如今的于望以区区三十不到年龄就爬上了大明武将总兵官的官职,不说绝后,起码也是空前。
在这个乱世,人们的野心犹如野草般的勃发,于望旗下的军队战力本来就恐怖,在伴随着于望的地位权力上升,随之而来便是不可测度的“野心”,无论如何,满朝大臣都有心一同,绝对要进行对于望的压制。
不过这样一来,额外的补偿也必须要有。
如果赏功过薄,在如今于望名满天下的条件下,这样做是否会寒了忠勇将士之心,这也是崇祯皇帝的疑虑。
毕竟在这次的大战中,崇祯皇帝彻底看清了大明的家底。
虽然整个大明号称雄兵百万,每年朝廷咬牙投入的军费是不计其数,但是整个官军体系是彻底糜烂。
在这次大战中,所有调拨的官军和清兵几乎都是一触即溃,那么朝廷历年所养何兵?奴贼进犯,兵在何所?剿贼御边,效安何在?
也只有于望的官军鹤立鸡群,对于清军敢战并且能取得胜利。
可以说,现在整个于望的兵马是大明的定海神针,有于望来撑场面,那么整个大明还可以保持表面上不可侵犯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