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家日月 > 第三六零章 地方乡绅三

第三六零章 地方乡绅三(1 / 2)

书房中,三人密议,由于是关系到彼此以后身家性命的生死攸关的大事,他们的声音也轻了起来。

“梨关兄,如今的永平总兵屡败东奴,名传天下,尤其是朝廷倚重,听说还博得圣上青睐有加,如此威权双全的人物,可谓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你为何却要判断以后他要走···,走那极为凶险之路?”

“启发兄!纵观这次于军门所作所为,可谓其志不小!其走的路也是开天辟地,骇人听闻,处处逆我汉家传统之行!”

“我汉家历来统治阶层,自秦汉一来,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盘根错节的集团后,这些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此等所谓是门阀士族。”

“由此一来,这些累世公卿的家族无不是当时年代的中坚政治力量,这些人都是天下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这些门阀大族,在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桓玄甚至一度推翻司马氏统治,自立为帝。”

“期间,西晋时虽仍袭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其后,自南北朝后各朝各代都通过各种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打击那些氏族门阀,如建立国学馆、编写氏族志时把各大姓地位都降下一等、科举制等等。其中以科举制最为重要。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历经唐、宋、元···,貌似终消灭了那些氏族门阀。”

“然而···,汉家纵然经过科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然而经过科举杀入官场的我汉家文人,摇身一变,又纷纷成了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殊阶层,他们盘剥百姓,高高在上,可谓是换汤不换药也!”

“由我汉家历来的统治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可了解,历朝的统治无不是愚民政策,偌大的中华,永远是少数吸血虫在掌权!”

“梨关兄的说法才真是骇人听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你这等说法?”郑启发和吕晚林相顾失色。

“嘿嘿···,世事可是透明的紧,只是没有人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两位贤弟,我且问你们,纵然换了你们当官,可愿意自己治下的百姓人人通晓世理,人人比猴精,处处不好欺负,处处掣肘,处处难以下手搜刮,处处难以作威作福?”

“这个···”

“而此次,于军门开天辟地的全府要大办学堂,要抬举杂科,要开启民智,他将来要重用的吏其实就是官!于军门要抬举传统中就是低贱的,被统治的,被欺压盘剥阶层小民来掌权施政,这岂不是低贱的百行百业人物都要出头?这岂不是和天下的大地主大官僚阶层作对?”

“这个···,唉!本以为于军门英雄一世,如今却是糊涂一时,这不是要自找千夫所指,他不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么?”郑启发二人越听越是心惊。

“嘿嘿!愚兄已经料定,如今于军门的种种民政政策一经推出,其轰动性不啻于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塌天呼声!”

“这,这···,经你这么一说,这个于军门还真是要把天捅个窟窿,唉···,真真是逆天···”

“由此,于军门所作所为,掌权天下的地主官僚阶层无不侧目,无不嫉恨,他的将来是要以一己之力和天下对抗,这条路走到最后,他就是不想反,这天下也要逼的他反!!!”

“······”,郑启发二人彻底无语,经过黄梨关的剖析,他们脑中电光火石般的想到一个重大问题。

如果这天下大势真的这样走下去,于军门必反,那么自己都是处于“逆贼”的统治区,都是作为“附翼”,这一个不好,将来就是身殒族诛的大祸事!

尤其是汉家几千年的传统下来,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模式已经刻到了人们的骨子里,就算是秦末的陈胜吴广敢于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可是结局不照样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对于如此危险的人物,这黄梨关居然还想去投靠,真的就不怕将来的某一天家破人亡吗,那时候不要说意图千子万孙的门庭兴旺,怕就怕断子绝孙了!

“嘿嘿嘿···,两位贤弟看来是怕了?”

郑启发二人默然。

“其实于军门的种种所为,在愚兄看来,虽然是险路,但是却如激流中的磐石,坚不可摧!”

“还请黄兄明示!”

“其实事情在愚兄眼中也是很简单,这个于军门以军功而逐步显赫,他手握兵权,封龙虎将军,一开始就抬举低贱阶层,自从他有了实力之后,便想彻底的展现他的治国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