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家日月 > 第三七三章 踏青二

第三七三章 踏青二(1 / 2)

今天于望出来说是踏青,其实是出来巡查开平中屯卫各地的生产情况。

尽管自己手中有吏书司各种详细的报告,但是于望觉得有时候还是亲自下去看看为好。

又因为今天不过是视察开平城外的各乡屯的农业,平时那些富有的乡绅和商人总是哭着喊着求着肖先生引荐,要觐见自己,闹得肖先生烦不胜烦,于是索性就拉了这么一班人出来,就给予他们一次机会。

只不过今天肖先生身边多了几个文人,于望除了其中一人,其他也是不大认识。

这个于望所知道的人,倒是熟悉的紧,正是一直是朝廷任命的乐亭县令陈昌言。

这个陈昌言可谓是于望在军界崛起前彼此厉害关系打交道的朝廷文官第一人,自然是熟悉无比。

话说陈昌言如今在官场混的说是好,又是不好。要说好,因为每年他的政绩都是卓异,这每年朝廷该征收的赋税都给于望包办了,能不卓异么?

要说不好,一个他是作为空头父母官,治下实在是没有可治理的小民,第二个,年年卓异的政绩,本就该升官了,但是大明朝廷的德行天下人都知道,如今的大明冗官冗兵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个问题,就连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他娘的干吃饭不干活的官员实在太多了。就前两年,崇祯为了节流财政开支,试探着裁了南京的一批吃闲饭人,结果引起底下巨大的反弹,结果这个政策又是不了了之。

崇祯皇帝或许治国是勤奋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每当碰到棘手的问题,就不自觉的退回去。有头无尾,这也可算是他执政的败笔之一。

大明的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数的位置都是很多人在虎视眈眈,这个陈昌言既然上面没有关系,又没来得及刮地皮,于是就没有本钱去贿赂上官,如此一来,这个“万年县官”是做定了。

陈昌言这平时真是闲的蛋疼啊,好在大明文人的风气就是好空谈,好虚名,好抱团。为了彼此的利益,这大明的文人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在野的,都免不了要拉帮结派,排资论辈。好比如官场上同科的官员便天然结成什么年兄关系圈···等等。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是对地方官而言,到了地方施政以后,都免不了要和乡绅文人打交道,因为不搞好地方文人乡绅的关系,没有他们的吹捧,这名声又从何而来?

所以,这陈昌言在平时就和肖先生来往有加,而肖先生毕竟是传统文人,也好这个,在空闲的时候,于是总是能看到一堆酸儒在夸夸其谈,在指点江山,在彼此聚会,彼此风花雪月的什么的。

对于这些事情,于望可是真心没有想过要管,这些酸人要感慨人生就让他们感慨去,要说到为国忧心忡忡继而痛泣大恸,涕泪俱下的,那也由他。

此刻肖先生身边的几个生脸正是郑启发、黄梨关、吕晚林三人。要说前段时间,自从这三人铁了心要投靠龙虎将军后,便是四处钻营关系。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迁安地界的吏书署的署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陈昌言的得力助手陈典吏。

这个陈典吏在于望当年荣升为乐亭操守,在肖先生到处广为招揽人手的时候,就果断的投身于汉家军旗下。

也许是他真的抓住了好时机,也正是因为这个陈典吏当年在见识了于望军营的大兵实力和一段惊心动魄的演讲后,便是对龙虎将军视为天人,从此下了死心投靠。

这几年他辛辛苦苦的“官场”耕耘又加上业务纯熟,如今的地位也不小了,居然能混到一县署长的职位。

在经过陈典吏的一纸引荐书后,郑启发三人马不停蹄的杀到乐亭拜访陈昌言。

而作为大明的县官,有远处文人慕名来访,岂不大喜?于是,陈昌言又大方的把这三人引荐给了肖先生。

对于这三人的来意,肖先生自然心知肚明。他只是按着平时接纳的态度,彼此交个朋友则可,不过这三人想着要直接在吏书司体系里谋职位,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也是郑启发三人走了狗/屎/运,平常的时候,不论谁花费千金也不得能见到龙虎将军的金面一次,今天由于大将军主动招呼,这三人居然也有了陪同出行的机会。

这里于望在漫步而行,后边一堆的人马在陪同,更远处更是官兵戒备的身影灼灼。

“大将军,此次我吏书司奔赴各地,各项民生建设开展总体还算是好的,就算是偏僻一隅,夹在燕山余脉之间,迁安所处的盆地,宜垦荒地面积广大,除去以往地方乡绅和武官漂没的土地不算,也轻易过五千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