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富贵的厂业,后边诸多商贾乡绅都眼馋。
早在龙虎将军刚荣任乐亭操守的时候,他就响应吏书司的号召,毅然投资建设了砖头场。
由于近几年随着龙虎将军的地盘越来越大,这内需愈加强劲,老马的砖厂的规模是扩大再扩大。
不要看每块砖头的利润不值一提,但是扛不住量大,这老马光就砖厂的每年收入就让其他人看了都要眼馋。
据其他人的揣测,光就这些砖头,每年尽可为老马带来近千两银子的收入。这是老马能步步紧跟吏书司政策而崛起发家的根本。
要知道,就算是如今开平地区那些富裕的自由军户,一年收入也就五六十两银子,换个说法就是,老马一年干的能抵别人干二十年。
有了这新的资本,一般商人、地主的心态是见好就收,或许就守着这点厂业养老了。
然而,老马却是有冒险的精神。他完全是以老本博未来,不论吏书司什么号召下来,他总是不吝投入老底去博新的未来。
在有些商人还在踟蹰,还在拿捏其中的风险,还在从事着货物南来北往的低等物流来赚取差价的时候,老马可谓是一步先步步先,他不仅在从事自己投资的产业里笑傲群雄,而且凡是他投资生产的物什也打垮了一大批竞争对手。
原因很简单,就好比眼下这里的铁器厂。
都说买不如造,这自己制造物什,先天的本钱就要比买来要便宜。何况其他商人从外地还要迢迢的运输进来?这物流环节又是那些走商的成本之一。
所以,在整个永平府,老马的铁器厂产品一直是产不供销,属于紧着发条开工的那种。
如今永平府的铁器市场,老马一个人就独占三分,剩下他吞咽不下的,才有其他商贾瓜分的份。
在满脸红光的老马引领下,于望参观了这座小型工厂。
其实就两年前,这铁器厂的原址上还是一片荒凉,四五平方里的黄褐土地上满是大大小小的石子、土块,间杂着浅浅的草丛,一簇簇的在这里艰难的生长着。
这里缺水,土地干燥,田地早已经荒废,村庄已经倾颓,附近看不见人烟,一有个大风天,就换来了沙尘低低的在半空盘旋。
对于百姓平时生活也好,想耕作也罢,这一片土地毫无价值。
但就在一年前的冬天,一条水泥路从乐亭连通过来,一座座简陋的房屋出现在这里,伴随着成百上千的民工,附近不远一个吏书司官办水泥厂的水泥窑首先拔地而起,紧接着便是一条条纵横八达的水渠建立起来。
有了水源后,除了首先建立的水泥厂,紧接的就是老马的铁件厂。
在一年后的今天,旧日路边那些简陋的窝棚变成了一栋整齐的两层红砖建筑。
这种红砖建筑简直大违汉家百姓的审美观,只见整体建筑是个长长方方的盒子。那高高的墙面上又是镶嵌着一排排,一扇扇的窗户,乍一看,就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
而这个蜂巢也是前所未见的古怪,大伙儿能清晰的看到这建筑后边还不停的吐出火烟气。
除了这个主体“作坊”楼,这铁器厂场又有一圈的围墙圈好了楼外的一大片的土地,除了宽敞平整的水泥场地,一座配套的小型铁炉矗立在场边。
就在于望一群人进入工厂参观的时候,大伙瞪大眼睛的看着几辆满载着半成品或者成品的木车从作坊楼铺设的木制双轨路驶出拉到仓库,然后另一条轨路有运输工人推着带着更多的原材料沿着炼铁炉回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小型的铁器厂就仿佛一只怪兽,不断吞下矿石、生铁、煤炭等原材料,再推出市面上一直紧俏的铁器品。
虽然很多商贾表示对那了然无趣的,死气沉沉的、完全没有任何美意的“方块作坊”表示不屑。
然而,他们欲要观摩的心思却是热切的。
在老马作为前导,于望为首,后边人赶紧的蜂拥跟上,很快的人们便进入了那宽敞的厂房。
在老马的解释下,原来这里是铁件厂配套的冶炼车间。只见车间里工人们忙的热火朝天,那些在工作的工人们都纷纷专注着自己的工作,甚至对外面来了一大堆人都是目不斜视的。
只见那一块块生铁锭在这里被重新送进小炉膛,加热熔融后,冶炼工将之取出后,又由锻工操作着沉重的大锤,反复捶打着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