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禁军的低层军士,多是在灾荒之时从流民、社会闲杂人中招募。这些人的精神属性太差,平时训练懒散,以至于养成遇到剽悍凶残的敌人时便一哄而散的尿性。对此,杨帆结合后世军队训练、甚至是特种兵训练的方法,提议加强军队的操练。主要是在现有兵器使用技巧为主的训练之上,再增加队列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内容。
杨帆将这些想法说出之后,众人先是一阵沉默,继而有人摇头:
“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
“卯时起床,背负五十斤重物跑十里地?那这天他们还能做别的事情么?”
“每月一次生存训练,带三天的粮食在山里生存七天?只怕会出人命啊!”
“这些队列训练倒是轻松,只是于杀敌一道,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的结论是:这样的训练方法决不会被各营将官接受的,更不能强制推行,否则极有可能引发炸营!大宋历史上,因军官训练苛刻而导致手下士兵叛乱的事件,屡见不鲜。
好吧!教导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自己这套东西,显然还不是很符合当前大宋军中实际,只得慢慢地推行,急不得。不过,曾头市那边,倒可以让周侗、卢进义等人招募一批庄丁,练出一支特种部队。他奶奶的,朝庭干不了,老子自己干!
第二个建议是将潘训班扩大为军事学院。“攻辽”战略,情报先行,下一步需要向辽地派出的间谍会成倍的增加,枢密院统计局的特务培训班也需要扩大至几百人的规模。另外,对于一些军队将领的素质,杨帆也信不过,所以希望可以将他们轮流培训一遍,不管效果如何,自己至少可以为他们点出历史上攻辽作战时他们所犯的错误,让他们引以为戒。如果这样的话,潘镇那个小院子显然达不到培训班的硬件要求,寻找新的培训地点势在必行。
杨帆将目光瞄向了梁山。
梁山山势不高,方圆六七里,四面环水,周围无半点闲杂人等,极其适合几百人封闭训练。宋江等人先前在上面搭建了许多屋舍,还开垦出一块用来练武演兵的校场,在此基础上修建培训班的硬件设施也会省下很多工夫。而且,那儿离自己的硅谷不远,公事私事方便一起照顾。
这个建议倒是得到不少的响应。不过对于轮训各军将领这条,却也被否决掉。原因是枢密院中并没有资历、威望够格担任教官的人选。杨帆虽然自信以自己上下五千年的见识,完全能胜任此职,可问题是,现在没有人再拿他当“活神仙”,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靠着讨好皇帝而上位的宠臣而已。
杨帆明白过此点来,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不过,未来的一些抗金名将现在可尽是些半大小子或者新兵蛋子,u百~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