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4(2 / 2)

“这么巧!那太好了!让你家小敏多照顾照顾我家乐伊。那丫头性子太直,我怎么说都改不了。”

听说好友要回国,景诗高兴起来,方才郁闷的心情也消散了。她心道,要不是手臂受伤,哪里还用李姨去买,她直接雕一个挂件送给乐伊就好了。反正那妮子从小到大收了不少自己的“练习作品”。

当年景诗刚开始学雕刻的时候,连工具都拿不稳,可想而知雕出来的作品能是什么样子。只有乐伊不嫌弃,一件一件的都收起来,当宝贝似的。

“对了,景诗,你认不认识比较靠谱的古玩鉴定师?”李秀英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问景诗。

“古玩鉴定师?”景诗一愣,“李姨,你不会是想玩收藏吧?还是乐叔想投资?我跟您说,这里面的水比玉石行业还深呢!没几年功夫都不敢轻易下手。您可别花了冤枉钱,搬回家一堆赝品。”

“我和你乐叔哪懂什么收藏!还不是你乐叔有个合作伙伴,就喜欢这些东西。你乐叔想投其所好,买一件拿得出手的古玩送给人家。”

原来是这样……景诗了悟。只是现在收藏市场赝品太多,想买件称心的古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乐叔听说下个月有个拍卖会,想请个专家帮忙淘一件真品。”李秀英拍拍景诗的手,“我们夫妻俩都不认识这个圈子里的人。本来想请你外公,但是也知道你外公年龄大了,不好劳烦老爷子。所以就想问问,你知不知道你外公有什么徒弟或者认识什么合适的人?”

景诗的外公十分博学。除了雕刻外,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老物件。刚建国的时候,古玩还不像现在这样受重视。老爷子便以低价收购了许多珍品,其中几件甚至是国宝级的文物。但老爷子不藏私,大部分都献给了国家。这个举动让老爷子在收藏界名望极高,很多现代的收藏家,提起老爷子也得叫一声“前辈”。

听了李秀英的话,景诗面露为难,“外公的徒弟倒是有几个,但是大多学的是玉雕。而且这几年改行的改行,自立门户的自立门户,有联系的不多了……”

张月雯在一旁也叹了口气。要不是被这几个徒弟伤了心,父亲也不会几年来一直郁结于心。

李秀英惊讶道:“怎么会这样?”

“前几年是玉石行业的‘低迷期’,行情惨淡,消费者对玉石不买账。就连一些大的珠宝商都表示货卖不出去,导致许多玉石加工作坊也停工了。就咱们X市,就有好几家经营玉石类的商户关门。几位舅舅也是实在撑不下去了。”

别的不提,就拿景诗外公的大徒弟薄志帆来说。他早年自己经营了一家玉石作坊,手下有十几个成手的雕刻师傅和一堆学徒。前几年行情不错的时候,玉石作坊的收入每年能达到上百万。但近几年却不行了,经常一个月都接不到几个活。许多雕刻师傅都另谋出路,学徒更是招都招不到。薄志帆费尽心力,也只能勉强维持。

景诗叹息,要是她早几年毕业,说不定也想闯一闯。但现在啊,还是稳扎稳打多积累些经验吧!

“相比于玉石行业,现在古玩市场更不景气,甚至比玉石行业还要衰落。像古玩街、古玩城、古玩会展什么的前几年倒闭了一批。还不是因为造假过多,还有大肆炒作导致的。”

景诗建议道:“要是乐叔叔想买古玩的话,可以先打听一下对方的喜好。是喜欢书画,古钱币,还是瓷器等等……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拍卖行。不过说实话,拍卖行也不保证真假,鉴定师的能力还是很重要。”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李秀英赞同地点点头。她看着景诗突然一拍手,笑道:“要不,景诗你帮你乐叔掌掌眼吧!”

“我?”景诗连忙摆手,“我哪成啊!你要说雕个东西我还行,古玩鉴定我也就和外公学了个皮毛。平时逛个摊子,捡个小漏还行,太贵的东西我可就不敢下手了。”

李秀英笑道:“上次你妈跟我说你花了几百块买了个值几万块的瓷碗呢,我看啊,比有些专家都强多了!”

“那是侥幸,侥幸!”

提起那个瓷碗,景诗嘴里虽然谦虚,心里却有一丝小得意。因为那是她为数不多捡漏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