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4(1 / 2)

景诗略有些同情的目光看向那个伙计,心道:吕老板还真是脾气好,这要是其他老板,几百万的东西被贱卖了,哪里是骂一顿能解决的?

“卖都已经卖了,吕叔你就想开点吧!”景诗宽慰道。

吕老板叹了口气,“要不然还能怎么办?这古玩行当,一旦出手再没有反悔的机会,我总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那就不是损失几百万的事了。

“不过,若真是端砚的话,怎么会被伙计认错?”景诗转念一想,突然觉得这件事有些奇怪。

像一般的古玩店,这种高档的商品肯定不会像普通商品一般摆在货架上。要不然磕了碰了,那可都是损失。店里的伙计不至于马虎到把这么贵的东西认错吧?

听了景诗的疑问,吕老板脸色突然有些尴尬。

他刚才顺口喊的是端砚,其实并不是真的端砚,而是一件赝品。只不过这件赝品制作的比较走心,一般人鉴别不出来而已。他嘱咐伙计找个冤大头高价卖出去,没想到伙计自己却被人忽悠了,卖了个白菜价。

吕老板这个肉疼啊!这才骂了伙计一顿。

景诗也不是个傻的,立刻从吕老板的神色上看出了端倪。虽说古玩店比古玩摊正规了一些,但也只是真品的比例稍微高了那么一点而已,事实上十之八九卖的都是赝品。

这也算是业内的潜规则了吧!就像有的古玩商所说的,卖真品是赚不了钱的。因为真品的价值大概心里都有数,除非捡漏,否则利润的空间并不是太大。而赝品就不同了,赝品本身成本就低,只要卖出去就不会亏本,顶多是赚多和赚少的差距而已。

说这是诈骗?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定义。

毕竟,古玩是以艺术品的名义卖出去的。这些古玩商各个都是精明的,即便是忽悠人的时候,也不会把话说死。要是真打眼了,也只能说明你自己水平不行。

要是古玩行业只能卖真品,那估计全国的店铺没有一家能开门。谁去判断到底哪件古玩是真,哪件古玩是假呢?故宫博物馆的专家也不敢下定论吧!况且,玩收藏的人,最大享受的不就是“沙里淘金”的乐趣吗?

景诗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早已不是当初白纸一张的学生仔,自然不可能当场拆穿吕老板。她笑了笑岔开话题,“吕叔都准备了哪三件宝贝,能不能给先我一睹为快?”

见景诗不再追问,吕老板松了一口气。他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货架后的一个小型保险箱,然后拿出一个比巴掌大一点的盒子,“喏,都在这里了!”

“三件都在里面?”景诗盯着那个其貌不扬的盒子看了许久,心里猜测是什么宝贝体积这么小。会不会是戒指、耳坠儿一类的饰品?

“都在!”吕老板笑呵呵地拍了拍盒子道:“现在打开就没意思了。等到了会场,我再给你好好说说我的三件宝物!”

景诗见状也笑了,“吕叔竟然还卖关子,行,我就再等一会儿。”

两人说笑着,便离开了店铺,向着会场的位置走去。

此次交流会的地点就选在了古文化街展示馆的大厅里。据吕老板说,今天有不少在收藏界有威望的前辈到场,其中身份最高的是C省收藏协会的副会长陈光书。

“今天可是个好机会,一会儿要是有什么收藏上不懂的东西,不要怕丢人,大胆的问。要不然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吕老板提醒景诗道。

“我明白,”景诗点点头。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收藏界内部的活动,而且还能在现场接受各位收藏名家的指导,机会确实是很难得。

等到了会场门口,向保安出示了请柬,景诗和吕老板走了进去。由于来得比较早,会场此时只来了十几个人,都各自找了认识的人聊天。收藏这个圈子并不大,很多人即便没见过面,也至少是听过名字的。

吕老板作为一名开了三十年老店的古玩商,自然人脉很广。甫一进屋,便有人上前和他打招呼,“老吕啊,我可是听说你那店里最近进了一批新货,有没有什么好玩意,拿给大家看看啊!”

说话的人和吕老板一样,也是古文化街上的一个古玩商,姓甄。甄老板不像吕老板专卖文房用具,他的店里的货很杂,从瓷器到钱币,再到书画、杂项,应有尽有。

两人也算老相识了,见了面便好生寒暄一番。接着吕老板给甄老板介绍了景诗,“这位是我的一位忘年交,别看年纪小,这眼光可准着呢!景诗,这位是荣禄斋的甄老板,你叫他一声甄叔就行!”

景诗乖巧地叫了一声,“甄叔”。

甄老板友善地冲着景诗点头示意,然后转身对吕老板道:“现在的年轻人可都了不得,咱们都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