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5(1 / 2)

“小姑娘讲的不错!”一个头发半白的老人拍了拍手,“对商代玉器纹饰了解得非常透彻啊!”

景诗见老人被众人簇拥着,猜测对方的身份可能不低。而且,站在这位老人身后的青年人景诗也恰好认识,是上次买康熙笔筒时遇到的青年鉴定师,还上过电视节目的那个。

说起来景诗能捡漏,也算是托了他的福

面对老人的夸赞,景诗大大方方地从自己的桌后走了出来,谦逊道:“老先生过奖了,我也是得到了这个青鸟纹玉器后特意请教了自己老师。”

“哦?”那老人好奇地问道:“小姑娘你师承何人啊?”

“家师是马田豫。”景诗瞄了一眼脸色愈发难看的韩邵,语气平静地说道。

众人一听到马大师的名字,均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毕竟在收藏界,马大师的名号还是很响亮的。景诗如果是马田豫的学生,不优秀反而会让人觉得意外。

当然,景诗是不会把自己刚拜师,还没有跟着马大师学习的事情讲出来。而韩邵为了面子,更不会捅破。

“原来是田豫的学生,”老人眼里闪过一丝了然,然后冲着景诗招了招手,“来,再和我说说这个商代青鸟纹玉器,是你自己淘来的?”

“是我在一个XX街的鬼市上淘到的。”景诗把当时发现青鸟纹玉器的情景详细地说了一遍。

只听人群里有感叹道:“还以为那个鬼市只是几个年轻人搞着玩儿的,没想到还真有好东西!哪天我也得去看看!”“我倒是去过几次,可惜没那个运气淘到好东西。”“听说得交一万元办会员卡。”“只要能淘到好东西,一万也不算多了。”

景诗也没想到自己这一句话,竟然还给鬼市做了个广告,有些好笑地摇摇头。而等她再抬眼,发现韩邵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

应该让韩邵和林真真认识认识,这两人找茬的水平差不多……景诗心道。

这时,吕老板察觉到这边的热闹,也赶了过来。看到正和景诗聊天的老人,他吃了一惊,“李会长,您今天来了!”

“是小吕啊,”只见那老人,也就是李会长摆了摆手,“我已经辞了职务,以后就别叫我会长了!叫我老李就行!”

吕老板闻言惊讶不已,但还是改了口,“李老,都听您的。”

等李会长一走,吕老板脸上露出一抹凝重。这些年C省收藏协会一直十分平稳,最大的原因就是有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会长在。若是老会长离开……不知道会谁能上位?

闹过刚才一场,也差不多到了会议开始的时间。主席台传来主持人让大家回到自己位置的声音。景诗和吕老板座位挨着,一同看向前方。

“欢迎大家来到第三界古文化街鉴宝交流会的现场!现在请允许我隆重地介绍参与本次交流会的各位领导以及专家。省文化厅副厅长刘裕和先生、省收藏协会的副会长陈光书先生,省博物馆馆长赵萌女士……”

等到开场白全部讲完,主持人介绍这次交流会的主要内容以及流程:

首先是邀请各位专家分享自己的收藏心得,结束后进入提问环节。第二,参与活动的观众将藏品放入展示柜中,由众人自由观赏。第三,进行现场投票,选出本场人气最高的三个藏品,颁发证书。

介绍完毕后,交流会便算是正式开始。主持人宣布进行第一项,专家分享心得。第一个给大家分享的人,是C省收藏协会的副会长陈光书。

陈会长看上去也就40岁左右,长相十分儒雅。他从自己在古玩店当学徒的经历说起,还提到了自己因为贪心被人骗,被师傅拿木板抽的“悲惨”经历。

“虽然师傅严厉了些,但吃一次亏,这记性立刻就长了。”陈会长笑着道:“下次在座的各位若是打了眼,不如学学我师傅的做法,抽自己一顿。说不定下回就能淘到宝贝了!”

众人哄堂大笑。

在这种幽默而轻松地氛围下,景诗从这位会长的讲话里学到了不少收藏知识。她学收藏一直走的是野路子,和人家有师承的人一比,基本功真是差远了。

接着分享的博物馆的女馆长赵萌。赵萌的名字听着很可爱,但真人却是个五十岁左右,表情严肃的女人。她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博物馆里比较典型的一些藏品,以及目前我们在考古学的一些新发现。

景诗听她提起了今年新发现的刑皇后墓,不由得心里升起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毕竟她当初也算是出了一份力的。

等几个专家全部讲完,景诗带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几页的笔记。一旁的吕老板见景诗如此认真,夸赞道:“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景你这才是学习的态度。”

景诗道:“几个专家讲得太好了,我就怕自己漏下哪个知识,索性就都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