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0(2 / 2)

“当然可以,不过要看种类。若是珍稀文物,或者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那就不行了。法律规定,个人携带或者托运文物,必须要先经过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鉴定。”马大师和景诗讲了一遍,最后道:“有关文物的法律法规我也写在清单上了,回去好好看看!”

“嗯!”景诗赶紧应了下来,接着好奇地问道:“文物管理委员会怎么会邀请您去鉴定文物啊?”

“不是邀请,我本身就是委员会的成员。”马田豫道。

“诶?”景诗有些疑惑,“不是说委员会的成员不允许在拍卖会任职?那您……”

“这个星期刚被聘用的,”马大师瞥了她一眼,“这方面你倒是懂得挺多!”

景诗不好意思第摸了摸后脑勺,“就是碰巧,碰巧知道。”

马田豫主动解释道:“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C省玉石协会的职务我已经辞了,懒得再趟浑水。”

景诗冲着他竖了竖拇指,“老师您真有魄力!”

不过这边刚辞了玉石协会的职务,那边就被文物管理委员会聘用,真是妥妥地打了那些人的脸啊!

“少拍马屁!”马大师指了指景诗手里的计划书:“用心看,我会不定期抽查的!”

“您就放心吧!”景诗笑嘻嘻地回道。

景诗有心想问问马跃的事,但见自家老师只字不提,她也就压下好奇心,不去多嘴。给景诗交代完任务,马大师手一挥就给她放了假。

最后又提醒了一句:“两天后有个正式的拜师仪式,我会邀请几个朋友做见证,拜师礼随便选一份就好,你人来就行了。”

景诗神色一凛,回道:“我知道了。”心里却道:拜师礼怎么可能马虎!

事实上,景诗从马大师决定收徒以后,就开始准备拜师礼了。当然,她还是决定送自己亲手雕刻的玉石作品。

由于不想凑合,所以景诗雕得尤其的慢,断断续续地雕刻了快大半个月了,只差最后的抛光还没做完。当然这也因为景诗不想用机器抛光,所以速度才会这么慢。

那两天的时间也足够了……景诗心底琢磨着。

说真的,景诗其实觉得自己现在有些贪心。她既想学古玉鉴定,又想学习玉雕,虽说这两个方面之间是有联系的,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完全不同,而且都很耗时。

尤其是玉雕。就拿薄舅工作室的那些学徒来说吧,每天至少要花十几个小时用来雕刻。由于要一直盯着玉料看,每个人的面前开着一盏强光灯,眼睛都盯得红彤彤的。

景诗小时候也下过苦功夫,但现在有太多的事分心,不能像他们一样专心致志。但要让她放弃玉雕,那也是不可能的。

走一步看一步吧!她叹了口气。

两天后,景诗正式开始拜师。她只知道马大师要邀请几个好友,但没想到邀请的人竟然身份这么高。

陈教授和何老自然是都到场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中年男人。马大师给景诗介绍道:“这是x市博物馆的馆长余延平,也是你师叔。还有这位,是C省文物管理局的副局长肖林,你师伯。那位大胡子是我的好友,鉴定陶瓷的,叫李天顺,叫他李叔就行!”

李天顺是个幽默的人,当即笑道:“叫我‘大胡子叔叔’也行!”

景诗笑了笑,还是尊敬地叫了声“李叔”。她刚才听何教授说了,这位可是在省文化厅工作,是这里所有人中地位最高的。

不过,既然老师这么介绍,景诗也只当对方对方是长辈,也不必要小心翼翼的。

接着,陈教授作为主礼人宣布开始。等马大师、众见证人入席后,景诗宣读拜帖,然后行大礼并斟茶拜师。等马大师饮了茶,景诗又在陈教授的示意下送上了拜师礼。

这一轮下来,拜师礼也就算结束了。

虽说现代人对于拜师没有以前看得那么重,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不是一句空话。尤其是马大师这种收徒标准高的,一旦收了徒那就是要选择继承衣钵的人。

“呦,这对玉镇纸和玉佩可真是不错,你这徒弟有心了啊!”大胡子李天顺看到景诗的拜师礼赞道。

马田豫闻言拿起玉镇纸和玉佩看了看,露出满意的神情。

景诗特意选了玉镇纸和玉佩也是有讲究的,这叫做四色礼。传统的四色礼,是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又因为马大师是“玉痴”,所以选择玉器是最恰当的。

而作为拜师礼,景诗选择的题材是——桃李天下。

桃李天下,出自于春秋时期的典故。魏国大臣子质在得罪魏文侯后,在朋友的资助下开了一个学馆。他收徒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且用心教学、严格管教,培养出了许多栋梁之材。

由于子质学馆里有一颗桃树和一颗李树,所有的学生都在树下跪拜认先生,出师后这些学生也在自己的住处种下桃树和李叔,因而叫做桃李天下。

景诗雕刻的正是学生在桃树和李树下拜师的情景,可以说是十分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