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赫尔曼先生带来的文物全部抵达博物馆,文物交流活动终于揭开了序幕。
当然,最牵动大家心的,仍然是那座秦始皇亲自命人打造的青铜鼎。
景诗对这个鼎的存在,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因为整件事中最关键的两个人——发现竹简的贺越和发现鼎的松元真,都是她不能信任的人。
鼎到的这天,所有人都特意赶到了现场,等待负责搬运的工人把包装打开。景诗跟着马大师一进展示厅,就看见了站在赫尔曼先生身边的松元真。
虽然才刚刚进军收藏界,但这位富豪显然已经依靠金钱达到了许多收藏家们几十年都无法得到的名声和威望。若是那个青铜鼎是真品且能留在国内,估计很快全国人民都会知道松元真的“义举”。
想到这里,景诗心里有些别扭。她转头看了眼自家老师,果然脸色难看得紧。
正当景诗说“要不等会儿再看”时,就见马大师抬腿走了过去。
“老马,你也来了。都好久不见了,我酿的葡萄酒已经好了,等你去品尝呢!”松元真大老远地就看见了马田豫,和正在交谈的赫尔曼说了声抱歉,然后走过来热情地要给马大师一个拥抱。
马大师微微侧身躲过他的手臂,不冷不淡地道:“确实很久没见,不过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至于葡萄酒,我量浅易醉,谢松老板抬爱了。”
松元真自然地收回手臂拍了拍马大师的肩,苦笑道:“你这是还对老哥我有怨气啊!老哥也没办法,几个老朋友跑过来和我哭诉上了当,我当时就怒了,找人调查了一下。没想到会牵扯到令子身上去。好在是个误会,要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呦,这颠倒是非的能耐还真是不错,奥斯克都欠你一个小金人,松老板!景诗在心中腹诽着。
说起演技这个东西,影帝也许都比不上政客和商人。两者所处的位置和环境,造就了他们睁眼说瞎话的能力。
马大师闻言冷哼一声,不再搭话。
松元真这是提醒自己,他儿子的把柄还被对方捏在手里呢!
景诗见马大师在话锋之间吃了亏,赶紧转移话题,“老师,那个鼎已经安置好了,咱们赶紧去看看吧!”
听到这话,马大师抬头一看,果然看见了一座大鼎。
对于鼎这个东西,在所有中国人心中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司母戊鼎。在2011年,它又被改称为“后母戊鼎”。据考证,司母戊鼎的商文王丁为了祭祀母亲“戊”而特地命人打造的大鼎。它造型浑厚古朴,重达800多斤。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制作这么一个大鼎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
而景诗眼前的这个鼎,比起后母戊鼎来说造型要小一些,但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它的气势和魅力。
景诗情不自禁地往前走了几步,却突然被右手背的灼热给惊醒。察觉到八卦图被激活,怕被周围人发现异常,景诗不敢再停留在这里,转身便匆匆走出展厅。
在她身后,贺越看着景诗的背影露出一丝笑意。
……
景诗捂着右手急匆匆地赶去了卫生间。在里面反锁上门后,才把手从兜里掏了出来。
看着上面呼吸闪烁的八卦图,景诗纳了闷儿,怎么就突然亮起来了?
难道是那个鼎?
不对,她没从那个鼎身上感受到灵气啊!
不对不对,这样更说不通了。若真是秦始皇打造的青铜鼎,那说是国宝也不为过。怎么可能没有灵气?这妥妥的是赝品啊!
不对不对不对,要赝品,她的八卦图怎么会有反应?
景诗被弄得一头雾水,要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只能再回去看看才行。
过了许久,八卦图才慢慢地暗了下去。景诗松了一口气,从兜里掏出一副黑色的手套戴上,然后走出了卫生间。
等她回到展厅,围在鼎前的人已经走了大半,剩下的都是还在研究青铜鼎的专家。景诗心里惦记刚才的猜测,就凑到鼎前。
这么一个几百斤的大鼎,运输和安置都是个问题。当初能说服菲林斯特博物馆大老远地把它从国外运过来,也不知道松元真到底用了什么办法。
好在青铜打造的东西不娇气,别说磕了碰了,就是拿锯去截,也不一定能毁得了。据说当年司母戊鼎出土后,曾有人想要把它切割成十分好方便运输,避免被日本人发现。然而锯条都切断了,然而鼎却毫发无损。接着又用锤子去砸,也没被它砸烂。可见鼎的结实程度。
景诗对鼎并没有什么研究。毕竟这类国之重器在市面上是不允许流通的。想见到鼎,就只能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而博物馆也不可能真正让你上手去摸,所以她也只是稍有涉猎而已。
心里带着一丝激动的心情,景诗凑近了鼎。此时,她右手背的八卦图又微微热了起来,却没有刚才那么灼热。景诗放下心,看向鼎身上的花纹。
对于鼎来说,能判定它来源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它身上的铭文。就像司母戊鼎一样,当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根据上面的鼎内壁的铭文,根据考证,认定了那尊鼎上铭文为“司母戊”三个字。因而才命名它为“司母戊鼎”。而三十多年前,在陕西出土的一个西周青铜鼎的内部,刻有两百多字的铭文,记录了西周打败猃狁的战争。
可见铭文对于鼎断代的重要性。
景诗围着鼎转了一圈,见这鼎周身刻满了各种奇异的图案。有植物、也有动物,连双耳都是都是不知什么名字的异兽。
只听一个专家问道:“资料上有没有写鼎内是否刻有铭文?”
“资料上没写,倒是竹简上提了一句。说是秦始皇特意命人打造了一个鼎。一是为了证明秦国实力,二是为了补齐九鼎。”
景诗听到这话,不由得一愣。
“九鼎”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像平时使用的成语里就有“一言九鼎”这个词。而说起“九鼎”的来历,则要追溯到几千年前。据《春秋左传》记载,下令制作九鼎的人是夏王大禹。彼时,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进贡青铜。然后用这些青铜打造了九个鼎,将全国的山川奇景、珍禽异兽都镌刻于九鼎之身,每一鼎象征着一个洲,合起来象征天下。
接着到了战国时代,根据《史记》记载,秦穆公将鼎从周掠至秦国都城,但却在中途把鼎掉落在了彭山泗水之中。而《东周列国志》里则讲,九鼎并非全部沉没于泗水之中,而是只掉了一只“豫鼎”,象征着周国的都城洛阳不愿归顺于秦。
不管史书上如何记载,九鼎到了现代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故事传说。众人只听说过九鼎,却从未有人见过九鼎。若是眼前的鼎如刚才那位专家所说,那么一来证实了九鼎的真实存在,二来证明当年秦始皇确实得到了九鼎中的八个。
“这个说明可靠吗?”之前询问的专家又道。
“这就要看鼎内是否有记录的铭文了,”另一专家分析道:“若是为了顶替丢失了的豫鼎,肯定会有证据留下,我们细心些找一找。”
“好!”
说话间,两位专家便分头在鼎两侧寻找起来。景诗有心帮忙,但见自己在这儿有些碍事,便只好退了出来。
一边走,景诗一边琢磨着九鼎的事。她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段野史,说秦始皇十分喜爱九鼎,连死后都把它们埋进了秦始皇陵。
想想也是,哪一个帝王不希望自己是众望所归、授命于天?九鼎可是象征着天下,集齐九鼎可比集齐龙珠还要有意义。
只是八卦图从刚才亮过一回就再没了动静,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特殊的情况自己并不了解,还是因为这个鼎的真实性有待考究。
当然,景诗希望是前者。
出了展厅,景诗找了一圈,没找到马大师,却正好与一人碰上。
“埃克森,你怎么在这里?”景诗惊喜道。
说起来,自从上次与乐伊、埃克森一起吃饭后,他们又有好长时间没见了。当时她还劝乐伊不喜欢埃克森的话早点提分手,也不知道两人现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