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3(2 / 2)

埃克森立刻应了下来,“行,我和我哥说。”

没过多久埃克森就打了回来,道:“我哥说他现在就有时间,我们在博物馆门口见吧!”

“好。”

三人去了博物馆附近的一个咖啡店,景诗见赫尔曼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华丽的盒子,放在桌子上。

景诗看得眼睛直抽抽,她没看错的话,这盒子上面镶的是钻石吧!虽然是碎钻,但至少也有几十颗,加起来也是价值不菲。何况中央还镶着一颗红宝石!要不是事先知道赫尔曼要修补铜镜,她都快以为这个盒子才是他的宝贝呢!

赫尔曼把盒子打开推到了景诗面前,“这就是我要修补的铜镜。它实在是太美了,但可惜碎成了两半。我问过你们中国的鉴定专家,他们有人说我这个镜子根本不值得修补。”说到最后赫尔曼语气里带着浓烈的不满。

景诗对他笑了笑,“不要着急,等我看一下。”说着她便从盒子里拿出其中一块残镜。

甫一上手,景诗就感受到残镜的灵气。虽然有些淡,但是确实是存在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器物的残破,导致灵气流失。之前景诗也有在碎瓷片上感受到相同的情况,所以也不觉得奇怪。

景诗手里这块残镜是其中的下半部分,可以看到雕刻精致、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图案。埃克森话里的“动物”,其实是古代的一种瑞兽。这种瑞兽的外型有些像狮子,头大、身体健硕,看上去威风凛凛。而埃克森话里的“鸟”,则是古代铜镜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禽鸟,寓意也是十分吉祥。再加上铜镜上面的蜜蜂、葡萄、缠枝花草等花纹,是古人用来表示避灾免害的一种图腾。

有灵气在,景诗基本确定铜镜是真的,看风格大致应该是唐朝。可令她疑惑的是,既然是真的,那些专家怎么会觉得没有必要修补?景诗可不相信那些专家看不出这个铜镜是真品。

这个疑惑景诗很快就解开了。因为当她拿起另一个铜镜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一半的铜镜没有一丝的灵气。

景诗一开始以为是这一半铜镜灵气流失得太厉害,已经让八卦图感应不到。可当她细细观察铜镜上的花纹时,才察觉到异常。很快她就得出了结论:这一半的铜镜是后来有人制作的赝品!

景诗猜测,应该是有人拿到了这一半真的铜镜,然后根据这一半的铜镜制作出了另一半。

接着她又认真观察看了断面,上面似乎有胶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说,有人将假的这一半和真的那一半粘贴到了一起,以假充真。

其实也这算修补的一种方法了吧……如果不是假的这部分太多了的话。

景诗向赫尔曼问道:“之前那些专家怎么说?有没有和你解释为什么这个铜镜不值得修补?”

赫尔曼耸了耸肩道:“有的专家说它是假的,让我不要修补。有的说是真的,但是修补起来很困难,让我放弃。”

景诗:“……”

谁让这镜子真的是一半真一半假了呢?也许有的专家看完真的那一半,就认为是真品。而另一个专家看的是假的那一半,所以认为是赝品。

“除了真品和赝品,有没有专家说过别的答案?”景诗又问。

“我昨天问过一个姓肖的专家,他说这两半铜镜只有一半是真的。但是这怎么可能?是我亲手把它摔碎成的两半,怎么可能一半真一半假?”

还是有厉害的鉴定师的!说的一分不差!

景诗赞同地点点头。

见自家哥哥情绪有些激动,埃克森赶紧解释道:“赫尔曼很喜欢这个镜子,所以不喜欢有人说它不好。他打碎镜子的时候我也在,原来他们真的是一个镜子的。”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虽然很遗憾,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们,那个专家说的是对的。这枚铜镜的这一半是真的,另一半是假的。”

赫尔曼狐疑地看向景诗,“为什么?”

景诗知道如果自己不把证据一一摆在赫尔曼眼前,他肯定是不会相信自己的话的。于是她直接把两枚铜镜对比起来,一一找出上面的疑点。

虽然制作者非常狡猾地把比较难制作的部分做了锈蚀的痕迹遮掩,但假的毕竟是假的,总能找出破绽来。

赫尔曼听完景诗的话,一脸受伤的表情,“该死的造假者!”

景诗淡定地喝了一口咖啡道:“这个造假工艺并不是十分精湛,可能是赫尔曼先生没有注意打碎前的铜镜。由于铜镜本来就是黏补过的,所以很容易被再次打碎。”

“这一半如果是假的,那真的呢?”赫尔曼迷茫地问道。

景诗耸肩,“这可就不好说了。”

“如果能找到另一半镜子就好了。”赫尔曼合上那个华丽的盒子,叹了口气说道。

景诗摇了摇,“这太难了。”

她猜,就算那个制作那一半假镜子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铜镜的另一半在哪里。要不然他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作假呢?何况赫尔曼的这个镜子是在国外拍卖行上拍下的,谁知道另一半会不会流落到别的国家?这让人怎么找?

“如果赫尔曼喜欢这种铜镜的话,可以在中国的拍卖行找一找,说不定可以找到心仪的。”

虽说景诗不想中国的文物被外国人买走,但见赫尔曼是真心喜爱,就是便多说了一句。

“不,我还是喜欢自己的这个。”赫尔曼摇了摇头,“它是我在拍卖会上一眼就看中的。”

景诗十分理解他的心情。除了投机的商人,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喜欢一件藏品的理由都是出自于自身的喜爱,并不是越珍贵的就越好。

眼缘这个东西很重要。

“而且这个镜子上的兽类图案,和我们家的家徽很像。”赫尔曼从怀里拿出一个徽章递给景诗看,“我们的祖父有四分之一的法国贵族血统。”

景诗接过来一看,这枚家徽上的应该一个雄狮,确实和铜镜上的瑞兽有几分相像。

把家徽还给赫尔曼,景诗道:“如果铜镜和你有缘的话,说不定哪天你就能看见真的那一半了。”

赫尔曼点了点头,“谢谢。我也希望能找到那一半。”

景诗想起青铜鼎的事,便开口问道:“冒昧地问一句,你为什么不同意用三幅名家的画作交换青铜鼎?是因为你觉得两方的价值不对等吗?”

听到景诗问这个问题,赫尔曼直截了当地回道:“不是我不同意,而是因为我不能同意。我只是一个负责人,我们博物馆还有三个股东。我把你们的意思告诉给了他们,他们意见并不统一。”

原来如此。

“那么为什么有的股东不同意呢?”景诗又问。

赫尔曼看着景诗笑了,“商人总是希望利益最大化的。”

景诗秒懂,这是待价而估呢!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景诗回道。

赫尔曼摇了摇头,“我认为一段良好的关系,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我希望我们和你们以后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景诗点点头,“我也希望。”

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会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也是给我们中国本土文化走出国门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