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探秘 > 第七章、《红楼梦》八十回钞本未完成之谜 7

第七章、《红楼梦》八十回钞本未完成之谜 7(1 / 2)

与前两首不被认可的诗不同的是,这首诗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月字,或与月密切相关的词汇,但月的韵味十足,没有人怀疑她写的不是月。这首诗的大意是:这轮明月皎洁美好,精华四射,想遮都遮不住。它是秋闺怨女的浓浓愁思,是山林野客的悠悠情怀,但它却是一轮残月,而且人们永远都看不到它团圆的那一天。最后一句“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说的是就连嫦娥都大惑不解,问此月为什么不是一轮圆月呢?言外之意,这本书的残缺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想要得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只能是幻想。

香菱的前两首诗之所以不能过关,是因为她对月亮的描述过于直白,过于外露,而且不是残月,是圆月,这显然不符合藏而不露的要求。她的第一首是这样写的: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玉镜”、“冰盘”、“清光皎皎”、“晴彩辉煌”,这些措词缺乏含蓄之美,毫无遮拦的把一轮圆月和盘托出,与“隐”的原则背道而驰,自然得不到黛玉等人的认可。

第二首诗虽然有所改进,但黛玉还是不满意,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宝钗也说:“(这)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到是‘月色’”。可见,这首依然没有达到“隐”的目的。她的第二首是这样写的: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看得出,虽然没有了“月”的字样,但“玉盘”的形容等于不写之写,而且,里面的遣词造句人为堆砌、穿凿的痕迹过重,如“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凝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使得“月”的色彩依然浓烈,因而还是不能过关。

相比之下,她的第三首就清新自然得多,不仅含而不露,而且浑然天成,几乎看不见人工雕凿的痕迹。虽然没有了“月”或“月色”的形容词,但“月”的意境,“月”的韵味,“月”的内涵尽在不言之中,达到了见神不见形的艺术高度,完全符合藏而不露的特点。这就是戚廖生所说“的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只闻香气”。因此,这首诗不仅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还令在场的每一个人赞叹不已。

香菱的三首诗在行与不行之间传递出了三个信息:第一,月亮即“玉镜”,而“玉镜”即“风月baojian”,是书的象征;第二,诗人所吟之月是满月,并非残月。第三,残月只是一种假象,是“隐”的必然结果,期待它“永团圆”并不现实。所谓“盈虚轮莫定,晦朔魄空存”,说的就是:不管天上月圆还是月缺,无论人们见月还是不见月,它的魂魄都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也就是说,书的内涵是完整的,根本不存在“残”或“缺”的问题。

(2)、禅语机锋透露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