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探秘 > 第七章、《红楼梦》八十回钞本未完成之谜 7

第七章、《红楼梦》八十回钞本未完成之谜 7(2 / 2)

甄士隐与道士一说就通,而贾雨村与和尚却无法沟通,就在这“通”与“不通”的情节背后,暗藏“书已成”的秘密。

甄士隐失去女儿失去家园失去立足之地后,与跛足道人再次相遇,他们的缘分得益于“好了”二字。因为,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听得清,解得切,令跛足道人拍手称快,二人就此成了同路。

然而,正是这“好了”二字中隐藏着八十回已经是完稿的秘密。“好了”除了有幸与不幸的寓意外,还有女儿之死的意思,因为“好”拆开就是“女”和“子”,而女子就是女儿的意思。“了”则是“了结”或“结束”的意思,也包括“死”的寓意。《芙蓉女儿诔》是宝玉写给女儿的悼文,它恰恰是“好了”的标志。

“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好了”所做的最好注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红绡帐里,公子多情”说的是宝玉的梦,这个梦是“女儿”梦;“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说的是“女儿”之死,它是宝玉梦破的象征。正因为如此,作者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的写下了这篇《芙蓉女儿诔》,用它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恨和不平,也用它来鞭笞残害女儿的罪魁祸首。其实《芙蓉女儿诔》就是一首《好了歌》,它结束了宝玉的梦,也结束主人公的故事。

秦可卿是宝玉的梦中人,而晴雯则是宝玉祭祀的亡灵,宝玉的梦起于秦,终于晴,两个“情”头尾相贯,前后照应,让主人公的红楼一梦有始有终,也让这篇“大旨谈情”的故事有始有终。这一安排充分体现了八十回的严谨性,也充分体现了八十回的完整性。

如果说一首《好了歌》让甄士隐和跛足道人成为了同路,那么一副挂在“智通寺”门上的对联,让贾雨村与和尚却变成了陌路。这副在贾雨村眼里“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的对联,里面同样隐藏“书已成”的玄机。

贾雨村来自葫芦庙,本应与空门有缘,可是当他进入“智通寺”时,却与里面的和尚怎么都无法沟通,弄得他十分尴尬,只好悻悻然退出。很显然,在智通寺和葫芦庙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条鸿沟彻底挡住了贾雨村通往“彼岸”的道路,让他止步于此。所谓“智通寺”,就是智者可进,愚者概不能入的意思。贾雨村作为“愚蠢”的代表,自然进不去,即使进去了与和尚也无法沟通。

贾雨村的不通,除了表现在与和尚无法交流外,还体现他在对“智通寺”门上的那副对联没有丝毫的反应,视其为无。这副对联是: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未完、待续)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xu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