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探秘 > 第五章、《红楼梦》成书之谜 5

第五章、《红楼梦》成书之谜 5(1 / 2)

莲花是佛性的象征,纯洁而又神圣。“藕香榭”的称谓,除了表明诗人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外,更体现了他们的作品具有大爱无边,慈悲为怀的佛性特征。这个亦隐亦佛,纯洁美好的世界,实际上就是僧道的居所——“蓬莱若水”之仙境,也是《红楼梦》的诞生地——稻香村。“藕香”谐音“偶香”,隐含与“天香”相匹配、相偶合的意思。“菱藕”又与“真偶”相通,因为香菱是“真”的代表,她的判词“根并荷花一径香”,表明“菱”和“藕”是一回事。因此,“藕香榭”是“真偶”之家,也是其败落之后的立足之地。

大观园儿女在“藕香榭”弄水戏鱼,逗鸥看花,衔觞赋诗,盘桓于大自然之中,身心两忘,怡然自得。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唯以山水花草为乐。可以说,劫后余生的“花袭人”就是在这个世外桃源梅开二度,完成了其“有始有终”的心愿。对她而言,这里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福地”。

宋人周濂溪在《爱莲说》一文中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这就说明菊花是隐士的象征,而菊花诗首先在藕香榭唱响,其寓意不言自明。如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诗社的一切活动都与藕香榭有关。比如,有着“琉璃世界”美称的“芦雪庵”,和有着“晶宫鲛室”之誉的“凹晶馆”,都与“藕香榭”直接相通,给人的感觉它们就是“藕香榭”得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设计恰恰说明,诗社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真偶”的主题展开,都是在隐秘的状态下进行的。事实上,诗社和诗翁分别是隐居地和隐士的代名词,或者就是创作之地和作者的代名词。所以,读者要想进入仙家之门,就必须先进入藕香榭,进入史家的“真如福地”。

3、《红楼梦》的创作形式

诗社本身给我们传递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红楼梦》的创作是以结社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多人组成的写作班子共同完成的。探春在结社帖子中说得很明白:“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这等于是直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作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写作班子。

在“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一回中,北静王对贾政说过这样一段话:

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