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家日月 > 第三六五章 入庄

第三六五章 入庄(1 / 2)

郑庄外来的正是徐大可和孙忠明。

他们其实远远就看到这小庄外有人等候,只不过是不在意而已。

不过既然到了这庄外,作为军官的他们自然还是要前来拜访地主的。

看到郑启发几人战战兢兢的上来,哆嗦着嘴唇说话,尤其是其中一个大腹便便的家伙浑身抖动的跟抽风似的,仿佛下一刻就要摔倒,徐大可不由大奇。

说来,徐大可眼下虽然功成名就,地位也是不凡,不过他早年作为底层土里刨食儿的泥腿子,本身就困守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后期又入伍,平时的日子不是在军营,就是外出征战,这人情世故到底缺乏了些。

在开平中屯卫,军民如鱼水关系,在其中呆惯了的他可不知道如今的朝廷官军在民间不折不扣的是“官军猛于虎也!”。

倒是孙忠明深知其中套路,看到几个地方乡绅诚惶诚恐的迎接上来,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可遏制的浮了上来:他娘的!都说贼不走空,何况自己是堂堂迁安巡检局‘局座’?

第二个念头就是,今天如果换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乐亭之虎”、“南霸天”刘大人来了,又会怎么做?

那自然是栽赃陷害,一开口就霹手给对方戴个莫须有的罪名,先让这几个肥羊吓得双股战栗,六神无主再说,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想搓圆捏扁还是手到擒来?

在这里徐大可还觉得稀奇,他总觉得面前的这些地方父老有点不正常,而孙忠明在旁边想的畅美,竟然是阴笑连连。

话说那浑身抖动如抽风的正是吕晚林,他正提着心眼,心里紧张到了极点,在看到孙忠明那凶神恶煞般的眼神正盯着自己后,一声“苦也!”干脆利落的头一歪就晕倒。

看到这种情形,徐大可不假思索的健步抢去,一只手就把吕晚林提领了起来,纳闷的道:“这位先生可是身体有恙?”

吕晚林虽然个头不高,但是平时吃喝从不肯亏待了自己,那一身的肥肉自然是斤两十足,看到如此一个大胖子居然就让眼前的军官一只手拎了起来,看着那军官举重若轻的模样,郑启发几人都是斯斯的猛吸凉气。

“呵呵呵···,这位将军说的极是!吾这位贤弟平时体格其实就不算是太好的,今天居然就在将军面前出丑露乖,这个···,读书人的身子就弱了些,哈哈哈···,将军大人毕竟是虎威···。”

看到吕晚林如此不中用,黄梨关毕竟是见惯了世面,连忙出面打圆场,顺便暗暗奉承拍了徐大可的马屁一下。

要说徐大可毕竟也不是傻子,听到这姓黄的如此说,再联想到先前郑启发那吞吞吐吐的说话,便是心里有悟:

在军营的文化课里,自己早就听说大明其他过境客军,军纪一向不怎么“好”。看来这事情果然不差!就算是大将军一直心折的戚家军在当年成军前,戚爷爷带一些卫所军,为严明军纪,每次行军都不知道要打死多少违纪军兵!

为了严肃军纪,甚至戚爷爷在某种事件中,还毫不留情的下令斩了自己的义子···。

看来面前的这几个地方乡绅不知道自己的汉家军是人民子弟兵之师,对于地方一向秋毫无犯,买卖公平。

由此看来,这几个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咱到了这村庄外,话都还没有说一句,其中一个读书人就吓晕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也不是说说而已!

在感慨中,徐大可又是心有所悟:这样弱鸡的读书人平时除了躲在别人身后,摇舌鼓唇的发动什么舆论,对于不爽的人是口诛笔伐,动不动就用什么圣人大义来压人···。

在太平年间,或许这些读书人结党营私的壮大自己的声势,看起来很不好惹。不过在这个乱世么,那什么什么强盗啊、流寇啊、官军爷爷啊、北虏东虏啊,直接是拿手中刀子说话,他们还真的没有什么卵用!难怪,大将军如今到处要筹谋设立的书堂直接就摒弃了传统的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学子学习的都是实用的经济活命之道。

想到此处,徐大可微微一笑,却也不多说,直接下令道:“本哨巡弋执勤军马马上入庄,期间查探地形民居,各属不许相混,各队不许相杂。每一队恪守自己的岗位,不许愈界,安歇时刻,不许相离···。”

“驻地旁侧民屯情势掌握后,除了少数必要人马驻守执勤,剩余立刻撤出,如不随军法者,队正与各兵以军法治之···。”

“诺!”

随着徐大可下令,他身边的护卫毫不犹豫的轰然领命。

汉家军自从建军到如今,各种军例愈发完善,其中驻守、训练、行军无不是有严格的条例。

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要不是汉家军没有这严明的纪律执行力,也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