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8(1 / 2)

“外公,有什么事啊?”等送走母亲,景诗好奇地问。

张君正刚要开口,门铃突然响了。

“我去开门!”

两个大人还没反应过来,小家伙安安就甩开毛笔从椅子上爬了下来,蹬蹬蹬地跑了出去。景诗不放心地跟在后面。

由于安安个子还不够高,所以踮着脚才能够到门把手。景诗见他努力踮脚的样子很是可爱,上去帮了一把。

门一打开,就见两个男人站在外面,其中的青年人手上拎着礼盒,而中年人则是拎着一个箱子。

“请问你们找谁?”景诗扫了一眼中年人,发现他拇指上套着一个绿色的扳指,颜色浓艳,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我们是慕名而来,特地来拜访张君正张大师。”中年人客气地说道。

找外公?景诗眼里闪过一丝了然。虽然外公近些年很少出面,但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玉雕大师,自然经常有人拜访。这些人有的是拿着玉料希望外公帮忙雕刻,有的是想借着外公的名声为自己谋利。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玉雕师,想得到外公的指导。就是不知道今天这两人的目的是什么了。

景诗心思百转,面上却不露分毫,客气地将两人迎了进来。

“外公在书房,你们先请坐。”说着拍了拍安安的背,“去楼上把你太爷爷请过来,说是有贵客来访。”

安安听话地跑了上去,景诗留下招待两人。

“我外公年事已高,现在很少接待访客。”景诗笑了笑,“不知两位的来意是?”

“我们也不想打扰张大师的清静,只是严某有件疑惑的事,希望能得到张大师指点。”说着,中年人示意身边的年轻人将随身携带的密码箱放到了茶几上。

“这是我几年前在拍卖会上买下的一件玉雕摆件,是陈德余大师早年的作品。”中年人打开箱子,只见一件山子雕显露了出来。

这件山子摆件尺寸大概有20cmx15cmx6cm,由和田籽料雕刻而成,玉质油润,泛着光泽。而主题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园林,层次丰富,远、中、近景均清晰明了,就连细节也雕琢得十分精致。当然最巧妙的还是雕刻者的构思——园林在群山的掩映下显得犹如仙人洞府般飘逸,就连玉质中的绿色条带,也被雕刻成了涓涓溪流,为山子增添了雅趣。

景诗被这件精妙绝伦的山子雕吸引住了全部心神,半天才找回言语的能力。“实在是太妙了!”她毫不犹豫地称赞道,“虚实相配,浓淡相得,珍品,珍品啊!您刚才说是陈德余大师的作品?”

中年人回道:“正是陈大师的作品。”

说起陈德余大师,景诗也有一番了解。

陈德余,字梅元,本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但他接触玉雕时,其实已经三十有余。虽说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但他在玉雕上的天分却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花了八年的时间钻研山子雕,并成功地将山水画的意境融入到了作品中。

陈德余的每件作品都最大程度地利用籽料,即便有杂色、绺,他也能用巧妙的构思将其掩盖或者利用,说是“巧夺天工”也不为过。再加上他的作品大多立意高远,所以一直以来很受收藏人士的喜爱,价格是居高不下。

景诗正在为自己能亲眼目睹这位大师的作品而感到庆幸时,她外公张君正恰好从楼上下来,一见茶几上的山子雕,顿时“咦”了一声。

“这件苍山园林图是你带来的?”张君正拄着拐,中气十足地问道。

“是我从拍卖会上拍下的,”中年人一见张君正,立刻站起身,鞠了一躬,“打扰您了。”

“不打扰,不打扰,”张君正挥了挥手,在景诗身旁坐下,眼睛打量着山子雕。

景诗见状立刻从一旁的抽屉里拿出一副手套递给外公,一边对中年人道:“不介意我外公上手看一下吧?”

“当然不介意,”中年人立马道:“此次严某前来,正是想让张大师帮我鉴定一下。”

景诗闻言有些奇怪,“您怀疑它是赝品?”

应该不会吧……撇去精湛的雕刻手法不提,这件山子雕籽料用的可是货真价实的和田玉,若是赝品,造价也太高了!

中年人苦笑道:“这是我花了大价钱买下的藏品,我也不愿意相信它是假的。可就在上个星期,我竟然在另一家拍卖行上发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山子雕。”

“什么!”景诗吃了一惊,“您确定是一模一样,而不是什么套件?”

“确定不是,”中年人叹了口气,“若是套件,无论花多大的价钱我也一定会拍下。现在,我只想知道我这件山子雕到底是不是真的。”